晨光集团绩效考核体系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第2章 绩效考核体系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几个重要的概念 | 第16-18页 |
·绩效的定义 | 第16页 |
·绩效考核的定义 | 第16-17页 |
·绩效考核体系的定义 | 第17-18页 |
·绩效考核的意义 | 第18-19页 |
·绩效考核的具体作用 | 第19-20页 |
·绩效考核的内容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晨光集团绩效考核体系现状分析 | 第22-33页 |
·晨光集团简介 | 第22-24页 |
·晨光集团基本情况 | 第22页 |
·晨光集团的组织结构图 | 第22-23页 |
·晨光集团的人力资源结构 | 第23-24页 |
·晨光集团绩效考核体系现状 | 第24-32页 |
·考核的原则 | 第24页 |
·考核的指标 | 第24-28页 |
·考核指标的权重 | 第28-29页 |
·考核的步骤 | 第29-30页 |
·考核的计算模型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晨光集团绩效考核体系有效性评价 | 第33-49页 |
·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33-3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33页 |
·模型指标的分解与确立 | 第33-34页 |
·数据的搜集方法 | 第34页 |
·数据的一致性检验原理 | 第34-35页 |
·指标权重的设计方法 | 第35-36页 |
·结果的评判标准 | 第36-37页 |
·晨光集团绩效考核体系的评价计算 | 第37-43页 |
·数据搜集的过程与结果 | 第37-40页 |
·数据一致性检验 | 第40-41页 |
·权重的计算过程 | 第41-42页 |
·评价的结果 | 第42-43页 |
·晨光集团绩效考核体系的优点分析 | 第43-45页 |
·集团具备良好的执行力 | 第43页 |
·考核组织相对完善 | 第43-44页 |
·考核人员的经验较为丰富 | 第44页 |
·员工自我管理意识较高 | 第44-45页 |
·考核指标相对合理 | 第45页 |
·晨光集团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45-47页 |
·员工的参与比例较低 | 第45-46页 |
·缺乏一定的反馈机制 | 第46页 |
·考核过程工作量大 | 第46-47页 |
·计算方法相对落后 | 第47页 |
·晨光集团面临的新挑战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晨光集团绩效考核体系改进建议 | 第49-56页 |
·提高员工的参与比例 | 第49-50页 |
·建立有效的员工反馈机制 | 第50-51页 |
·细化绩效面谈工作 | 第51-53页 |
·制定绩效考核面谈清单 | 第51页 |
·掌握绩效面谈的原则 | 第51-52页 |
·掌握绩效面谈的技巧 | 第52-53页 |
·制定绩效改进计划 | 第53-54页 |
·引入绩效考核软件 | 第54-55页 |
·引入绩效考核软件的意义 | 第54-55页 |
·引入软件要注意的问题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1 | 第60-63页 |
附录 2 | 第63-64页 |
附录 3 | 第64-65页 |
附录 4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