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各种企业经济论文--跨国公司论文

跨国公司全球学习模式研究

导言第1-46页
 1 、 竞争优势理论的演进第15-23页
 2 、 知识的特征第23-27页
 3 、 跨国公司理论的演进:从交易成本框架到知识理论的视角第27-30页
 4 、 全球竞争形态的改变第30-32页
 5 、 全球学习的传统概念分析第32-35页
 6 、 全球学习的基本架构第35-37页
 7 、 本文的研究方法论第37-40页
 8 、 本文基本框架第40-42页
 9 、 本文创新点第42-46页
第一章 对传统模式的挑战第46-80页
 1-1 、 传统的综合:全球推广模式第46-56页
  1-1-1 、 阶段一:初始优势阶段第47-48页
  1-1-2 、 阶段二:全球推广阶段第48-50页
  1-1-3 、 阶段三:平衡与协调阶段第50-56页
 1-2 、 全球优势的传统认知第56-63页
  1-2-1 、 母国优势:地理区位的作用第56-59页
  1-2-2 、 国家差异第59-60页
  1-2-3 、 规模经济第60-61页
  1-2-4 、 范围经济第61-63页
 1-3 、 新的趋势:全球知识分散化第63-70页
  1-3-1 、 技术知识分散化的驱动因素第65-67页
  1-3-2 、 市场知识分散化的驱动因素第67页
  1-3-3 、 对知识分散化的回应第67-70页
 1-4 、 传统的终结:地理近视症的局限第70-80页
  1-4-1 、 全球推广模式不再能提供差异化优势第71-74页
  1-4-2 、 潜在的创新机会第74-75页
  1-4-3 、 克服地理近视症的障碍第75-80页
第二章 趋势的回应:全球学习模式第80-106页
 2-1 、 对趋势的回应第80-89页
  2-1-1 、 ST微电子公司:整合全球范围的复杂知识第80-85页
  2-1-2 、 宝丽金:扩散各分散区位的潜在智力资源第85-87页
  2-1-3 、 Pixtech:利用全球学习迅速实现全球运营第87-88页
  2-1-4 、 诺基亚:全球学习的领先者第88-89页
 2-2 、 全球学习的基本架构第89-106页
  2-2-1 、 搜寻构面:负责从全球范围搜寻知识的组织第89-92页
  2-2-2 、 运营构面:负责扩散知识创新的组织第92-94页
  2-2-3 、 缺失的环节:通过整合全球分散知识进行创新的组织第94-95页
  2-2-4 、 整合构面:搜寻和运营之间的纽带第95-101页
  2-2-5 、 全球学习的六项能力总结第101-103页
  2-2-6 、 直觉反应的陷阱第103-106页
第三章 全球学习的陷阱:削脚适履第106-127页
 3-1 、 组织的不全面性第107-113页
  3-1-1 、 国家/地区纬度第108页
  3-1-2 、 产品/业务纬度第108-109页
  3-1-3 、 顾客纬度第109-110页
  3-1-4 、 跨国公司组织体系的不足第110-113页
 3-2 、 管理支撑的不全面性第113-119页
  3-2-1 、 运营网络的不全面性第113-114页
  3-2-2 、 评估激励体系的不全面性第114-118页
  3-2-3 、 运营网络的能力缺失第118-119页
 3-3 、 “削脚适履”式的陷阱第119-127页
  3-3-1 、 陷阱之一:增加新的区位节点第119-120页
  3-3-2 、 陷阱之二:给现有节点添加新的职责第120页
  3-3-3 、 陷阱之三:促进知识共享第120-121页
  3-3-4 、 陷阱之四:鼓励内部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第121页
  3-3-5 、 陷阱之五:精英中心和全球授权第121-122页
  3-3-6 、 陷阱的根源:两个不同的世界第122-124页
  3-3-7 、 超越跨国型组织第124-127页
第四章 全球学习的障碍:异区位的影响第127-149页
 4-1 、 知识复杂性与传统的管理机制第130-136页
  4-1-1 、 知识的复杂性第130-133页
  4-1-2 、 传统跨国公司的知识管理机制第133-136页
 4-2 、 异区位模式的缺陷分析第136-141页
  4-2-1 、 同区位模式的优势第136-138页
  4-2-2 、 从同区位到异区位第138-141页
 4-3 、 再造同区位:知识转移第141-149页
  4-3-1 、 信息作为知识的载体第141-142页
  4-3-2 、 机器作为知识的载体第142-143页
  4-3-3 、 人员作为知识的载体第143页
  4-3-4 、 信息与沟通技术的作用第143-149页
第五章 全球知识搜寻第149-169页
 5-1 、 识别搜寻需求第150-153页
  5-1-1 、 界定搜寻需求的方法第150-152页
  5-1-2 、 追赶型的知识搜寻需求第152页
  5-1-3 、 超越型的知识搜寻需求第152-153页
 5-2 、 知识监测第153-157页
  5-2-1 、 寻找创新性的客户和合作伙伴第153-154页
  5-2-2 、 借鉴其它行业和区位的经验第154-155页
  5-2-3 、 识别知识集中的区位第155页
  5-2-4 、 寻找生活方式的领先者第155页
  5-2-5 、 寻找大学和研究机构的集中地第155-156页
  5-2-6 、 其他知识温床的信号第156-157页
 5-3 、 知识获取第157-164页
  5-3-1 、 知识获取的原则第157-159页
  5-3-2 、 知识获职的途径第159-164页
 5-4 、 知识搜寻的管理支撑第164-169页
第六章 全球知识整合第169-199页
 6-1 、 识别机会:创新洞察力第169-174页
  6-1-1 、 高层领导的关键角色第170-171页
  6-1-2 、 提高沟通的可能性第171-172页
  6-1-3 、 确定有挑战性、模糊性的目标第172页
  6-1-4 、 创造公司知识地图第172-174页
 6-2 、 创新的途径:知识集聚机制第174-181页
  6-2-1 、 全球领导顾客作为集聚点第174-175页
  6-2-2 、 全球平台作为集聚点第175-177页
  6-2-3 、 全球行动作为知识集聚点第177页
  6-2-4 、 知识集聚点的选择第177-181页
 6-3 、 知识整合的流程第181-189页
  6-3-1 、 知识识别第181页
  6-3-2 、 知识转移第181-185页
  6-3-3 、 知识熔合第185-189页
 6-4 、 知识整合的管理支撑第189-199页
  6-4-1 、 高层领导的角色第189-192页
  6-4-2 、 成员设置第192-193页
  6-4-3 、 绩效评估和激励第193-199页
第七章 全球知识运营第199-218页
 7-1 、 运营网络的有效构建第199-207页
  7-1-1 、 运营网络构建的基本决策第199-201页
  7-1-2 、 基于全球学习的运营网络第201-205页
  7-1-3 、 地方化思考,全球化行动第205-206页
  7-1-4 、 对专有能力和相互依赖性的激励第206-207页
 7-2 、 知识运营网络的管理第207-218页
  7-2-1 、 建立柔性结构第207-208页
  7-2-2 、 基于全球角度衡量绩效第208页
  7-2-3 、 创造全球运营单位第208-209页
  7-2-4 、 与整合组织之间的创新转移第209-214页
  7-2-5 、 创建全球学习的文化第214-218页
第八章 传统的涅槃:跨国公司转型第218-244页
 8-1 、 全球主义公司的转型路径第218-223页
  8-1-1 、 全球主义公司的优势和不足第219-220页
  8-1-2 、 全球主义公司的转型途径第220-223页
 8-2 、 多国主义公司的转型途径第223-229页
  8-2-1 、 多国主义公司的优势和不足第223-225页
  8-2-2 、 多国主义公司的转型途径第225-229页
 8-3 、 中国企业的全球学习途径第229-239页
  8-3-1 、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第229-231页
  8-3-2 、 全球知识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分布及中国的地位第231-233页
  8-3-3 、 中国及中国企业的全球学习路径第233-239页
 8-4 、 组织转型中的关键因素第239-244页
结语: 通向未来的路标第244-246页
参考文献:第246-252页

论文共2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YBFD总厂绩效管理体系研究与设计
下一篇:三丰公司成都办事处市场营销诊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