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引言 | 第9-10页 |
| 2. 概念及其回顾 | 第10-24页 |
| ·自恋、自恋人格和自恋伤痕的界定 | 第10-12页 |
| ·国内外对自恋人格的研究 | 第12-20页 |
| ·自恋成因学说 | 第13-15页 |
| ·自恋的测量 | 第15-16页 |
| ·自恋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第16-17页 |
| ·自恋人格的结构 | 第17-18页 |
| ·自恋的功能 | 第18-20页 |
| ·已有研究的局限性和本研究的突破 | 第20-22页 |
| ·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 ·理论意义 | 第22页 |
| ·实践意义 | 第22-24页 |
| 3. 研究路线 | 第24-25页 |
| 4. 研究一:高中生自恋人格问卷的编制 | 第25-30页 |
|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 ·取样 | 第25页 |
| ·研究过程 | 第25页 |
| ·数据管理和分析 | 第25-26页 |
|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6-30页 |
| ·题项的确定 | 第26页 |
| ·初测自恋问卷施测结果的因素分析 | 第26-27页 |
| ·初测自恋伤痕问卷施测结果的因素分析 | 第27-28页 |
| ·信度分析 | 第28页 |
| ·效度分析 | 第28-30页 |
| 5. 研究二:高中生自恋人格和自恋伤痕的一般特点 | 第30-32页 |
| ·高中生自恋人格的性别、学科差异和年级差异 | 第30-32页 |
|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2页 |
| 6. 研究三:自恋人格和自恋伤痕与高中生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 | 第32-36页 |
| ·研究目的 | 第32页 |
| ·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 ·取样 | 第32页 |
| ·研究工具 | 第32页 |
| ·程序 | 第32页 |
| ·统计处理 | 第32-3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 ·自恋人格和自恋伤痕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简单相关分析 | 第33页 |
| ·父母养育方式对高中生自恋人格和自恋伤痕的分层回归分析 | 第33-34页 |
| ·高中生自恋人格和自恋伤痕各个维度对父母养育方式的逐步回归分析 | 第34-36页 |
| 7. 讨论 | 第36-40页 |
| ·关于高中生自恋人格和自恋伤痕问卷 | 第36页 |
| ·关于高中生自恋人格和自恋伤痕的特点 | 第36-37页 |
| ·关于高中生自恋人格和自恋伤痕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 | 第37-39页 |
| ·本研究的不足和有待改进的方面 | 第39-40页 |
| 8. 结论 | 第40-41页 |
| 附录 | 第41-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