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0-19页 |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目的 | 第11页 |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国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国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简要的评述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 第17-19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7页 |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技术创新理论 | 第19-20页 |
·熊彼特技术创新理论 | 第19页 |
·我国学者对技术创新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内涵及外延 | 第20-22页 |
·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 | 第20页 |
·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 | 第20-21页 |
·技术创新能力的外延 | 第21-22页 |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基本特征 | 第22-23页 |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整体性 | 第22页 |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观能动性 | 第22页 |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层次性 | 第22-23页 |
第三章 陕西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 第23-35页 |
·民营科技企业的概念与特征 | 第23-24页 |
·民营科技企业的概念 | 第23页 |
·民营科技企业的特征 | 第23-24页 |
·陕西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现状 | 第24-28页 |
·从业情况 | 第25-26页 |
·分布情况 | 第26-27页 |
·融资情况 | 第27-28页 |
·科技成果转化情况 | 第28页 |
·陕西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优势分析 | 第28-30页 |
·科技优势 | 第28页 |
·教育优势 | 第28-29页 |
·高新区优势 | 第29-30页 |
·陕西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国内比较 | 第30-35页 |
·R&D 经费支出比较 | 第30-32页 |
·科技人员比较 | 第32-33页 |
·技术创新环境比较 | 第33-34页 |
·区域创新能力比较 | 第34-35页 |
第四章 陕西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35-48页 |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概述 | 第35-37页 |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 第35-37页 |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的使用情况 | 第37页 |
·陕西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7-43页 |
·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38-39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 第39-40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 第40-43页 |
·评价体系中指标的度量和标准化 | 第43-48页 |
·定性评价指标的模糊方法度量 | 第44-45页 |
·定量指标的标准化方法度量 | 第45-48页 |
第五章 陕西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 第48-54页 |
·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设计 | 第48-49页 |
·模糊评价陕西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 第49-52页 |
·样本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评价 | 第52-54页 |
·技术创新的硬件设备不完备,研发投入仍显不足 | 第52-53页 |
·科研人员不足,研发能力薄弱 | 第53页 |
·人才创新和创业能力不强 | 第53页 |
·新产品缺乏竞争优势,技术创新速度滞后 | 第53-54页 |
第六章 提升陕西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 第54-57页 |
·政府对策 | 第54-55页 |
·完善政策法规,营造平等竞争的发展环境 | 第54页 |
·制定鼓励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 | 第54-55页 |
·企业对策 | 第55-57页 |
·建立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吸收机制 | 第55页 |
·建立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66页 |
攻读学位其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