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思考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研究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 | 第8-17页 |
第一节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支撑和教育价值 | 第8-14页 |
一、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 第8-10页 |
二、语文学科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 第10-11页 |
三、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 第11-13页 |
四、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育价值 | 第13-14页 |
第二节 语文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现状 | 第14-16页 |
一、“大语文”教学观的兴起 | 第14-15页 |
二、传统教学框架下的个案研究 | 第15-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形态与指导策略 | 第17-39页 |
第一节 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原则 | 第17-19页 |
一、研究应该是“语文式”的 | 第18页 |
二、充分开拓实践的渠道 | 第18-19页 |
三、突出地体现人文性 | 第19页 |
第二节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四种形态 | 第19-33页 |
一、课堂自主研究形态 | 第21-24页 |
二、单元解疑研究形态 | 第24-27页 |
三、项目设计研究形态 | 第27-30页 |
四、专题探索研究形态 | 第30-33页 |
第三节 教师指导的若干策略 | 第33-37页 |
一、给学生一个“问题场” | 第33-34页 |
二、建设不同的“研究空间” | 第34页 |
三、引导学生发现“资源库” | 第34-35页 |
四、为学生垫上“思维跳板” | 第35-36页 |
五、关注研究过程中的“素养节点” | 第36-37页 |
六、利用档案袋成“自助管理员”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四种形态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在思考 | 第39-51页 |
第一节 四种形态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活动特点 | 第39-41页 |
一、小组活动 | 第39-40页 |
二、头脑风暴 | 第40-41页 |
三、角色扮演 | 第41页 |
第二节 四种形态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在通性 | 第41-44页 |
一、是一种“行动学习” | 第42页 |
二、是一种“交互学习” | 第42-43页 |
三、是一种“反思学习” | 第43-44页 |
第三节 辩证地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 | 第44-45页 |
一、教学创新与教学务实 | 第44页 |
二、统一要求与尊重差异 | 第44-45页 |
三、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 | 第45页 |
第四节 建设适切的语文课程 | 第45-50页 |
一、开发“综合性课堂” | 第46-47页 |
二、探究“人文性”教学 | 第47-48页 |
三、教师转变为“参与者”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