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五人格、对上司批评的反应和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从员工可教练性视角--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loyee Coachability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1-13页 |
·研究的问题 | 第13-14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 | 第15-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7-35页 |
·企业教练技术与可教练性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7-28页 |
·企业教练技术的概念 | 第17-18页 |
·运动员可教练性的概念和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员工可教练性的概念和相关研究 | 第19-28页 |
·大五人格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28-31页 |
·大五人格模型简述 | 第28-30页 |
·大五人格对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 | 第30-31页 |
·工作绩效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31-34页 |
·工作绩效的概念 | 第31-32页 |
·工作绩效的结构模型 | 第32-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35-38页 |
·研究模型 | 第35页 |
·研究目标 | 第35-36页 |
·研究的三个阶段 | 第36-38页 |
第4章 员工可教练性量表的编制 | 第38-47页 |
·访谈目的 | 第38页 |
·访谈方法和访谈工具 | 第38-39页 |
·访谈对象 | 第39-40页 |
·访谈结果与讨论 | 第40-42页 |
·员工可教练性量表维度和题项的初步编制 | 第42-47页 |
第5章 试测 | 第47-61页 |
·研究假设 | 第47页 |
·研究目的 | 第47页 |
·研究工具 | 第47-48页 |
·研究对象 | 第48页 |
·样本的基本统计分析 | 第48-50页 |
·样本一描述统计 | 第48-49页 |
·样本二描述统计 | 第49-50页 |
·员工可教练性量表相关数据分析 | 第50-53页 |
·对上司批评的反应量表的构建和检验 | 第53-61页 |
·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53-56页 |
·信度分析 | 第56-58页 |
·相关分析 | 第58页 |
·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58-60页 |
·对上司批评的反应量表的描述 | 第60-61页 |
第6章 正式测试 | 第61-72页 |
·研究模型 | 第61页 |
·研究目的 | 第61-62页 |
·研究假设 | 第62页 |
·研究工具 | 第62-63页 |
·研究对象 | 第63-65页 |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第65-71页 |
·个人统计变量因素对员工对上司批评的反应的影响 | 第65-68页 |
·对上司批评的反应与大五人格维度的相关分析 | 第68-69页 |
·对上司批评的反应与大五人格维度的回归分析 | 第69-70页 |
·对上司批评的反应与工作绩效的相关分析 | 第70页 |
·对上司批评的反应与工作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70-71页 |
·假设检验结果 | 第71-72页 |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 第72-77页 |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72-74页 |
·人口统讨变量的差异分析 | 第72-73页 |
·各研究变量的关系和讨论 | 第73-74页 |
·研究结论 | 第74页 |
·管理建议 | 第74页 |
·研究的创新和局限 | 第74-75页 |
·研究的创新 | 第74-75页 |
·研究的局限 | 第75页 |
·研究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录 | 第83-92页 |
附录 A 访谈提纲 | 第83-85页 |
附录 B 试测问卷 | 第85-89页 |
附录 C 正式测试问卷 | 第89-92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