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中小学课堂管理的差异及其文化探源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导论 | 第7-14页 |
(一) 论题缘起、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二) 相关研究概述 | 第8-12页 |
(三) 研究思路、方法与突破点 | 第12-14页 |
一、课堂管理的内涵及其与文化的关系 | 第14-18页 |
(一) 课堂管理的内涵 | 第14-15页 |
(二) 文化的内涵 | 第15-16页 |
(三) 课堂管理与文化的关系 | 第16-18页 |
二、中美中小学课堂管理的差异比较 | 第18-26页 |
(一) 课堂管理的目标 | 第18-19页 |
(二) 课堂管理的主体 | 第19页 |
(三) 课堂环境的设置 | 第19-21页 |
(四) 课堂规则的制定 | 第21-22页 |
(五) 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 | 第22-25页 |
(六) 课堂管理的效应 | 第25-26页 |
三、中美中小学课堂管理差异的文化探源 | 第26-32页 |
(一) 高权力距离文化与低权力距离文化 | 第26-27页 |
(二) 强不确定性规避文化与弱不确定性规避文化 | 第27-29页 |
(三) 集体主义文化与个人主义文化 | 第29-30页 |
(四) 女性化倾向与男性化倾向 | 第30-32页 |
四、对我国课堂管理改革的启示 | 第32-38页 |
(一) 我国课堂管理改革困境的文化诠释 | 第32-33页 |
(二) 超越课堂管理改革困境的文化路径 | 第33-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