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论文研究背景和学术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车身低频结构声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结构声腔耦合机理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仍然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论文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8-20页 |
2 车身低频结构声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和实验验证 | 第20-44页 |
·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和实验模态验证 | 第20-39页 |
·白车身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 第21-25页 |
·含风挡白车身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 第25-26页 |
·车门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 第26-33页 |
·含门窗车身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 第33-34页 |
·车身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 第34-36页 |
·声腔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 第36-38页 |
·耦合模型 | 第38-39页 |
·模型的静动态特性验证 | 第39-43页 |
·车身静刚度特性验证 | 第39-42页 |
·车内声压级响应验证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3 结构声腔振型耦合机理探讨 | 第44-60页 |
·结构内部声场计算公式 | 第44-49页 |
·一般腔体结构的内部声压表达式 | 第44-46页 |
·矩形腔体内部声压表达式及其算例 | 第46-49页 |
·结构声腔振型耦合机理探讨 | 第49-59页 |
·规则结构声腔耦合系统的振型耦合特性分析 | 第49-53页 |
·不规则简单车身结构声腔耦合系统的振型耦合特性分析 | 第53-58页 |
·某型轿车结构声腔耦合系统的振型耦合特性分析 | 第58-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4 结构声腔频率耦合机理探讨 | 第60-74页 |
·结构声腔耦合频率的分布特性分析 | 第60-62页 |
·从振型和频率角度分析耦合频率的主导特性 | 第62-65页 |
·耦合频率主导特性判断准则 | 第65-69页 |
·阻尼和吸声材料的有限元模拟 | 第65-66页 |
·模态阻尼和吸声系数对声压响应峰值的衰减特性分析 | 第66-67页 |
·简单耦合系统的声压响应峰值衰减特性分析 | 第67-69页 |
·耦合频率主导特性判断准则 | 第69页 |
·结构声腔耦合频率的主导特性分析 | 第69-72页 |
·小结 | 第72-74页 |
5 轿车车身低频结构声的判定参数研究 | 第74-100页 |
·声压响应幅度判定参数分析 | 第74-80页 |
·某型轿车车身低频结构声的判定参数分析 | 第80-98页 |
·典型工况的初步分析 | 第80-90页 |
·典型工况的确定 | 第90-95页 |
·判定参数的计算结果分析 | 第95-98页 |
·小结 | 第98-100页 |
6 某型轿车车身结构的低噪声设计 | 第100-118页 |
·噪声传递函数分析 | 第100-111页 |
·初始车身分析结果 | 第101-105页 |
·声压响应幅度判定参数分析 | 第105-106页 |
·结构改进分析 | 第106-111页 |
·整车车内噪声特性分析 | 第111-116页 |
·激励载荷的确定 | 第111-113页 |
·车身低频结构声分析 | 第113-115页 |
·结构改进效果评价 | 第115-116页 |
·车身低频结构声改进设计新方法 | 第116页 |
·小结 | 第116-118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18-120页 |
·论文总结 | 第118-119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19页 |
·论文的展望 | 第119-120页 |
致谢 | 第120-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0页 |
附录 | 第130-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