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研究动态综述 | 第8-10页 |
| ·国外研究 | 第8-9页 |
| ·国内研究 | 第9-10页 |
| ·对几个概念的界定 | 第10-13页 |
| ·高等职业教育 | 第10-11页 |
| ·教学模式 | 第11-12页 |
| ·模块式教学模式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 ·基模分析法 | 第13页 |
| ·反馈分析 | 第13-14页 |
| ·PDCA方法 | 第14-16页 |
| 第2章 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系统分析 | 第16-18页 |
| ·系统要素分析 | 第16-17页 |
| ·系统结构及功能分析 | 第17-18页 |
| 第3章 模块式教学系统内的系统基模分析 | 第18-39页 |
| ·模块内的反馈环分析 | 第18-25页 |
| ·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课程开发流程 | 第18-20页 |
|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 | 第18-19页 |
| ·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课程内容结构 | 第19页 |
| ·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课程开发流程分析 | 第19-20页 |
| ·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运行过程分析 | 第20-25页 |
| ·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运行的基本前提 | 第21-22页 |
| ·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运行过程 | 第22-25页 |
| ·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化课程教学的评价过程分析 | 第25页 |
| ·模块间的反馈环分析 | 第25-39页 |
| ·模块式教学优势的基模分析 | 第25-29页 |
| ·模块式教学推广制约因素成长上限基模分析 | 第29-34页 |
| ·模块式教学推广教师水平成长上限基模 | 第30-31页 |
| ·模块式教学推广教材成长上限基模 | 第31-32页 |
| ·模块式教学推广教学设备成长上限基模 | 第32-33页 |
| ·模块式教学推广考核机制成长上限基模 | 第33-34页 |
| ·消除模块式教学推广制约因素的管理对策 | 第34-39页 |
| ·配备和培养“双师型”师资 | 第34-35页 |
| ·改革和使用“多元化”教材 | 第35-36页 |
| ·建设和配备多功能先进的专业实验室和实用的实训基地 | 第36-38页 |
| ·改革和完善高职教育考核机制 | 第38-39页 |
| 第4章 模块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案例—以上饶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 | 第39-52页 |
| ·模块式专业课程体系的内涵及特点 | 第39页 |
| ·构建各专业模块式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 第39-44页 |
| ·调研行业企业现状 | 第40-44页 |
| ·专业教学改革的社会背景、行业背景 | 第40-41页 |
| ·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预测分析 | 第41-42页 |
| ·调研人才市场和学生就业情况 | 第42页 |
| ·设计专业模块 | 第42页 |
| ·构建课程体系 | 第42页 |
| ·编写专业教学计划 | 第42页 |
| ·运用 PDCA方法进行质量控制 | 第42-44页 |
| ·构建上饶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模块式教学模式课程体系 | 第44-47页 |
| ·公共基础模块 | 第44-45页 |
| ·专业基础模块 | 第45-46页 |
| ·教学实践模块和职业素质模块 | 第46-47页 |
| ·上饶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实施模块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效果分析 | 第47-49页 |
| ·建立了职业能力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 第48页 |
| ·实现了课程内容综合化 | 第48页 |
| ·实现了课程教学现代化 | 第48页 |
| ·实现了课程评价社会化 | 第48-49页 |
|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 第49页 |
| ·促进了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 第49页 |
| ·促进了教育思想的转变 | 第49页 |
| ·对上饶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专业实施模块式教学模式的思考 | 第49-51页 |
| ·师资水平欠缺 | 第50页 |
| ·课程未能紧跟计算机行业发展 | 第50-51页 |
| ·模块式教学的延展思考 | 第51-52页 |
| ·模块式教学应该是系统工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体制 | 第51页 |
| ·模块式教学需要全校的努力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附录A 信息系试行《计算机应用专业模块教学改革》实施状况调查 | 第55-58页 |
| 附录B 计算机应用专业模块教学计划 | 第58-63页 |
| 附录C 计算机专业模块教学课时分配表 | 第63-6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