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未央歌》创作手法中的民族特色 | 第12-25页 |
第一节 《未央歌》的叙事结构 | 第12-15页 |
第二节 儒道精神在人物中的体现 | 第15-18页 |
第三节 借鉴《红楼梦》,通过个性化语言进行人物塑造 | 第18-22页 |
第四节 大量主观情志融入叙事的写作手法 | 第22-25页 |
第二章 《未央歌》风格情调论 | 第25-35页 |
第一节 营造乐观氛围,宣扬儒道互补精神 | 第25-29页 |
第二节 用“综合主角”凸显理想人格 | 第29-35页 |
第三章 《未央歌》创作中所受到的时代影响 | 第35-48页 |
第一节 与小说《围城》中的“三闾大学”之间的比较 | 第35-42页 |
第二节 《未央歌》的民族特色在40 年代特定背景下的意义 | 第42-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