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心中的呐喊--严歌苓小说心理分析及其成因初探
致谢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8页 |
引言 | 第8-12页 |
第一章 童年初识愁滋味 | 第12-21页 |
一、萧穗子之愁 | 第12-18页 |
1、童年的显性焦虑 | 第12-15页 |
2、童年的隐性焦虑 | 第15-18页 |
二、严歌苓之童年记忆 | 第18-21页 |
第二章 成年尽识悲滋味 | 第21-36页 |
一、孤独之悲凉 | 第22-26页 |
1、海那边的孤寂 | 第22-25页 |
2、严歌苓的流浪 | 第25-26页 |
二、情感之悲伤 | 第26-31页 |
1、白蛇、扶桑、人寰的挽歌 | 第26-29页 |
2、严歌苓的婚恋及家庭 | 第29-31页 |
三、命运之悲哀 | 第31-36页 |
1、扭曲的生命 | 第32-33页 |
2、严歌苓经历的"文革"、军旅及移民 | 第33-36页 |
第三章 "一根筋"与地母之爱 | 第36-42页 |
一、扶桑、小渔、王葡萄的"雌性" | 第37-39页 |
二、严歌苓的"雌性" | 第39-42页 |
第四章 以"爱"化悲愁 | 第42-47页 |
一、超越悲愁的失败 | 第42-44页 |
二、化解悲愁的成功 | 第44-45页 |
三、严歌苓的抑郁症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一 严歌苓中文作品出版年表 | 第51-54页 |
附录二 严歌苓获得文学、电影奖项年表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