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反思成长之路探寻--三位农村青年教师教学生活的叙事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一、启程: 探寻在路上 | 第14-25页 |
(一) 我为何关注教师的教学反思 | 第14-15页 |
1.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 第14页 |
2. 新课程改革推进的需要 | 第14页 |
3. 个人教学实践感受及研究兴趣使然 | 第14-15页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1. 教学反思的内涵 | 第16-17页 |
2. 教师教学生涯发展阶段 | 第17-18页 |
3. 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作用 | 第18页 |
4. 教学反思方法 | 第18-19页 |
5. 影响教学反思的因素 | 第19-20页 |
6. 教学反思水平的评价 | 第20页 |
(四)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1. 教学反思 | 第20-21页 |
2. 农村青年教师 | 第21页 |
(五) 研究设计 | 第21-25页 |
1.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3. 研究对象 | 第23页 |
4. 研究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 第23-24页 |
5.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24-25页 |
二、三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成长故事 | 第25-48页 |
(一) 起帆: 初为人师的L老师 | 第25-31页 |
1. 素描: 关于L老师 | 第25-26页 |
2. 展现: 入职后教学略显茫然 | 第26-31页 |
(二) 奋进: 敢于超越的W老师 | 第31-38页 |
1. 素描: 关于W老师 | 第31-32页 |
2. 展现: 教学是这样开展的 | 第32-38页 |
(三) 远行: 成就自我的Z老师 | 第38-45页 |
1. 素描: 关于Z老师 | 第38页 |
2. 倾听: 教学成长的回忆 | 第38-45页 |
(四) 分析: 从起帆到远行的反思之路 | 第45-48页 |
1. 经历分析: 青年教师教学反思的现实状态 | 第45-46页 |
2. 困难分析: 青年教师教学反思过程中的问题 | 第46-47页 |
3. 需求分析: 青年教师所向往的反思环境 | 第47-48页 |
三、审视教师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 | 第48-54页 |
(一) “思”在于自我 | 第48-50页 |
1. 教育信念 | 第48页 |
2. 理论素养 | 第48-49页 |
3. 教学观念 | 第49页 |
4. 教学智慧 | 第49-50页 |
(二) “思”在于管理 | 第50-51页 |
1. 反思氛围 | 第50-51页 |
2. 教学管理 | 第51页 |
3. 评价机制 | 第51页 |
(三) “思”在于条件 | 第51-54页 |
1. 资源与平台 | 第51-52页 |
2. 价值驱动力 | 第52页 |
3. 运行机制 | 第52-54页 |
四、促进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 | 第54-63页 |
(一) 自力更生——青年教师反思的原动力 | 第54-56页 |
1. 加强理论学习 | 第54-55页 |
2. 强化反思意识 | 第55页 |
3. 掌握反思方法 | 第55-56页 |
(二) 合作反思——青年教师反思的助推器 | 第56-60页 |
1. 以校本教研为载体 | 第57页 |
2. 构建教师共同体 | 第57-59页 |
3. 发挥专家引领作用 | 第59-60页 |
(三) 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反思保驾护航 | 第60-63页 |
1. 营造有利于教师教学反思的和谐氛围 | 第60页 |
2. 构建以教师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 | 第60-61页 |
3. 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 第61-63页 |
五、整理: 反思之思 | 第63-65页 |
(一) 创新之处 | 第63页 |
1. 研究方法上 | 第63页 |
2. 研究视角上 | 第63页 |
3. 研究内容上 | 第63页 |
(二) 研究规范 | 第63-64页 |
1. 研究的信度、效度 | 第63-64页 |
2. 研究的伦理 | 第64页 |
(三) 研究展望 | 第64-65页 |
结语: 让反思促进成长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