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 | 第12-18页 |
1.2.1 “一带一路”战略 | 第12-14页 |
1.2.2 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 | 第14-16页 |
1.2.3 多式联运通道优化 | 第16-17页 |
1.2.4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组织框架 | 第19-20页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20-2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2 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2章 基本理论和方法 | 第21-28页 |
2.1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2.2 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理论 | 第22-25页 |
2.2.1 多式联运的定义与内涵 | 第22-23页 |
2.2.2 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 | 第23-24页 |
2.2.3 多式联运的优点 | 第24-25页 |
2.3 运输通道理论 | 第25-28页 |
2.3.1 运输通道的定义与内涵 | 第25-26页 |
2.3.2 运输通道的微观机理 | 第26-28页 |
第3章 通道发展现状与比较性分析 | 第28-47页 |
3.1 “一带一路”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 | 第28-33页 |
3.1.1 发展现状 | 第28-32页 |
3.1.2 主要问题 | 第32-33页 |
3.2 通道集货能力比较性分析 | 第33-43页 |
3.2.1 枢纽区位与商贸环境 | 第34-35页 |
3.2.2 枢纽地区运输发展需求 | 第35-40页 |
3.2.3 国家政策导向 | 第40-41页 |
3.2.4 枢纽交通影响力 | 第41-43页 |
3.3 通道货运量需求分析 | 第43-47页 |
第4章 通道经济性及其优化模型分析 | 第47-60页 |
4.1 通道经济性分析 | 第47-53页 |
4.2 理论与方法 | 第53-56页 |
4.2.1 多目标优化的理论 | 第53-55页 |
4.2.2 遗传算法 | 第55-56页 |
4.2.3 优化的原则 | 第56页 |
4.3 优化模型 | 第56-60页 |
4.3.1 问题描述 | 第56-57页 |
4.3.2 基本假设 | 第57页 |
4.3.3 模型建立 | 第57-58页 |
4.3.4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型求解 | 第58-60页 |
第5章 案例分析 | 第60-66页 |
第6章 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第66-70页 |
6.1 优化现有运输网络,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升级 | 第66页 |
6.2 解决基础设施的无缝衔接问题,保证一体化运输 | 第66-67页 |
6.3 进一步完善多式联运的管理体制 | 第67页 |
6.4 培育多式联运的市场主体 | 第67页 |
6.5 健全多式联运的政策法规 | 第67-68页 |
6.6 协调统一各种运输方式的价格体系 | 第68页 |
6.7 改善多式联运发展的环境条件 | 第68-70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7.1 总结 | 第70-71页 |
7.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