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一)养老机构老年人适应状况的相关研究 | 第12-18页 |
(二)老年社会工作的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三)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相关研究 | 第20-22页 |
四、研究设计 | 第22-24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22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养老机构老年人适应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 第24-36页 |
一、武昌区社会福利院简介 | 第24-25页 |
二、养老机构老年人适应问题的表现 | 第25-33页 |
(一)生活方面 | 第26-29页 |
(二)心理方面 | 第29-31页 |
(三)社交关系方面 | 第31-33页 |
三、福利院老人产生适应问题的原因 | 第33-36页 |
(一)日常饮食、作息习惯的差异 | 第33页 |
(二)生活环境的改变 | 第33-34页 |
(三)人际交往的困难 | 第34页 |
(四)精神与心理需求的缺失 | 第34-35页 |
(五)家庭关爱与支持的不足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运用于个案的过程 | 第36-56页 |
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 | 第36-38页 |
(一)工作理念 | 第36-37页 |
(二)工作技巧 | 第37-38页 |
二、背景资料介绍 | 第38页 |
三、接案 | 第38-40页 |
四、资料收集及评估 | 第40-43页 |
五、服务目标与计划 | 第43-44页 |
(一)服务目标 | 第43页 |
(二)服务计划 | 第43-44页 |
六、介入过程 | 第44-53页 |
(一)改善老人饮食习惯,缓解对疾病的恐慌 | 第44-47页 |
(二)引导抒发内心情绪,给予支持和安慰 | 第47-49页 |
(三)摆脱人际交往困境,建立院内朋友圈 | 第49-52页 |
(四)学习社交工具的运用,加强与子女间的联系 | 第52-53页 |
七、效果评估与结案 | 第53-56页 |
(一)评估 | 第53-55页 |
(二)结案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帮助解决老年人适应问题的建议 | 第56-64页 |
一、对社会工作者的建议 | 第56-59页 |
(一)提高社会工作的认知度,为服务的开展打好基础 | 第56-57页 |
(二)遵守社会工作原则,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 第57-58页 |
(三)整合社会资源,为老人争取更多的外界支持 | 第58-59页 |
二、对养老机构的建议 | 第59-62页 |
(一)打造具有人性化、温情化的“居家”养老环境 | 第59-60页 |
(二)保证护理人员的专业性、稳定性,提高服务质量 | 第60-61页 |
(三)重视老人的精神需求,增强老人的自主权、决策权 | 第61-62页 |
三、对老人家属的建议 | 第62-64页 |
(一)与老人进行充分沟通,尊重其入住意愿 | 第62页 |
(二)与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配合其工作 | 第62-63页 |
(三)增强子女对老人关心,发挥家庭的支持作用 | 第63-64页 |
第五章 总结和讨论 | 第64-66页 |
一、总结 | 第64页 |
二、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 访谈提纲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