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亲子依恋与青少年学校适应: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1-12页
1 文献综述第12-28页
    1.1 学校适应第12-16页
        1.1.1 学校适应的内涵第12页
        1.1.2 学校适应的测量第12-13页
        1.1.3 学校适应的相关理论第13-14页
        1.1.4 影响学校适应的因素第14-16页
    1.2 亲子依恋与学校适应第16-19页
        1.2.1 亲子依恋的概念及理论第16-17页
        1.2.2 亲子依恋的测量第17-18页
        1.2.3 亲子依恋与学校适应第18-19页
    1.3 积极心理资本第19-21页
        1.3.1 积极心理资本的概念及测量第19-20页
        1.3.2 积极心理资本与学校适应第20-21页
    1.4 教师支持第21-23页
        1.4.1 教师支持的概念第21页
        1.4.2 教师支持的测量第21-22页
        1.4.3 教师支持与学校适应第22-23页
    1.5 越轨同伴交往第23-24页
        1.5.1 越轨同伴的概念及测量第23页
        1.5.2 越轨同伴交往与学校适应第23-24页
    1.6 影响学校适应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第24-28页
        1.6.1 积极心理资本与亲子依恋、学校适应的关系第24-25页
        1.6.2 教师支持、越轨同伴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第25-28页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构思第28-30页
    2.1 问题提出第28页
    2.2 研究目的第28-29页
    2.3 研究假设第29页
    2.4 研究意义第29-30页
        2.4.1 理论意义第29-30页
        2.4.2 实践意义第30页
3 研究方法第30-39页
    3.1 研究被试第30页
    3.2 研究工具第30-32页
        3.2.1 亲子依恋第30-31页
        3.2.2 积极心理资本第31页
        3.2.3 越轨同伴交往第31页
        3.2.4 教师支持第31页
        3.2.5 学校适应第31-32页
    3.3 统计方法第32页
    3.4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32-39页
        3.4.1 各变量的相关分析第32页
        3.4.2 亲子依恋与学校适应: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第32-39页
            3.4.2.1 亲子依恋与学校适应:积极心理资本与教师支持的作用第33-36页
            3.4.2.2 亲子依恋与学校适应:积极心理资本与越轨同伴交往的作用第36-39页
4 讨论第39-44页
    4.1 变量的相关分析第39页
    4.2 积极心理资本在亲子依恋与学校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第39-40页
    4.3 教师支持对中介的调节作用第40-41页
    4.4 越轨同伴交往的调节作用第41-42页
    4.5 研究启示第42-43页
    4.6 研究不足及展望第43-44页
5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4页
附录A 人口学资料第54页
附录B 亲子依恋问卷(部分样题)第54页
附录C 教师支持问卷(部分样题)第54-55页
附录D 积极心理资本问卷(部分样题)第55页
附录E 越轨同伴交往问卷(部分样题)第55页
附录F 学校适应问卷(部分样题)第55-56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学业拖延的影响--解释水平的作用
下一篇:九年一贯以来我国台湾地区公民意识教育研究--以“社会领域”教科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