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1.1 学校适应 | 第12-16页 |
1.1.1 学校适应的内涵 | 第12页 |
1.1.2 学校适应的测量 | 第12-13页 |
1.1.3 学校适应的相关理论 | 第13-14页 |
1.1.4 影响学校适应的因素 | 第14-16页 |
1.2 亲子依恋与学校适应 | 第16-19页 |
1.2.1 亲子依恋的概念及理论 | 第16-17页 |
1.2.2 亲子依恋的测量 | 第17-18页 |
1.2.3 亲子依恋与学校适应 | 第18-19页 |
1.3 积极心理资本 | 第19-21页 |
1.3.1 积极心理资本的概念及测量 | 第19-20页 |
1.3.2 积极心理资本与学校适应 | 第20-21页 |
1.4 教师支持 | 第21-23页 |
1.4.1 教师支持的概念 | 第21页 |
1.4.2 教师支持的测量 | 第21-22页 |
1.4.3 教师支持与学校适应 | 第22-23页 |
1.5 越轨同伴交往 | 第23-24页 |
1.5.1 越轨同伴的概念及测量 | 第23页 |
1.5.2 越轨同伴交往与学校适应 | 第23-24页 |
1.6 影响学校适应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 第24-28页 |
1.6.1 积极心理资本与亲子依恋、学校适应的关系 | 第24-25页 |
1.6.2 教师支持、越轨同伴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 第25-28页 |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构思 | 第28-30页 |
2.1 问题提出 | 第28页 |
2.2 研究目的 | 第28-29页 |
2.3 研究假设 | 第29页 |
2.4 研究意义 | 第29-30页 |
2.4.1 理论意义 | 第29-30页 |
2.4.2 实践意义 | 第30页 |
3 研究方法 | 第30-39页 |
3.1 研究被试 | 第30页 |
3.2 研究工具 | 第30-32页 |
3.2.1 亲子依恋 | 第30-31页 |
3.2.2 积极心理资本 | 第31页 |
3.2.3 越轨同伴交往 | 第31页 |
3.2.4 教师支持 | 第31页 |
3.2.5 学校适应 | 第31-32页 |
3.3 统计方法 | 第32页 |
3.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2-39页 |
3.4.1 各变量的相关分析 | 第32页 |
3.4.2 亲子依恋与学校适应: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第32-39页 |
3.4.2.1 亲子依恋与学校适应:积极心理资本与教师支持的作用 | 第33-36页 |
3.4.2.2 亲子依恋与学校适应:积极心理资本与越轨同伴交往的作用 | 第36-39页 |
4 讨论 | 第39-44页 |
4.1 变量的相关分析 | 第39页 |
4.2 积极心理资本在亲子依恋与学校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 | 第39-40页 |
4.3 教师支持对中介的调节作用 | 第40-41页 |
4.4 越轨同伴交往的调节作用 | 第41-42页 |
4.5 研究启示 | 第42-43页 |
4.6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43-44页 |
5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4页 |
附录A 人口学资料 | 第54页 |
附录B 亲子依恋问卷(部分样题) | 第54页 |
附录C 教师支持问卷(部分样题) | 第54-55页 |
附录D 积极心理资本问卷(部分样题) | 第55页 |
附录E 越轨同伴交往问卷(部分样题) | 第55页 |
附录F 学校适应问卷(部分样题) | 第55-56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