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初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标准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第15-18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三.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教师专业能力涵义及理论基础 | 第18-27页 |
第一节 教师专业能力 | 第18-20页 |
第二节 地理教师专业能力 | 第20-22页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第22-27页 |
一、布鲁姆目标层级理论 | 第22-24页 |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4-26页 |
三、“行动研究理论”和“质量循环理论”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云南省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力现状 | 第27-33页 |
第一节 调查工具选择及过程 | 第27-28页 |
一、调查工具的选择 | 第27页 |
二、调查过程 | 第27-28页 |
第二节 统计分析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29-33页 |
一、云南省初中地理教师的特殊性 | 第29-31页 |
二、等级水平描述不够具体 | 第31-33页 |
第四章 云南省初中地理教师能力诊断表设计 | 第33-57页 |
第一节 标准说明 | 第33-34页 |
一、宏观指标 | 第33-34页 |
二、微观指标 | 第34页 |
第二节 教师品性 | 第34-41页 |
一、品性 | 第35-36页 |
二、地理教师专业品性 | 第36-39页 |
三、云南省初中地理教师品性能力标准指定的基本原则 | 第39-41页 |
第三节 教学设计 | 第41-46页 |
一.教学目标 | 第41-43页 |
二.教学资源 | 第43-45页 |
三.教学结构 | 第45-46页 |
第四节 教学实施 | 第46-57页 |
一.教学效果 | 第46-47页 |
二、教学方法 | 第47-54页 |
三.教学评价 | 第54-57页 |
第五章 云南省初中地理教师能力诊断表的应用和优化 | 第57-109页 |
第一节 实证过程设计 | 第57-58页 |
第二节 课堂观察课例研究 | 第58-94页 |
一、地球的自转 | 第58-63页 |
二、学会选择适用的地图 | 第63-68页 |
三、海陆的变迁 | 第68-73页 |
四、中东的地理位置与石油资源 | 第73-78页 |
五、澳大利亚 | 第78-84页 |
六、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与农业 | 第84-88页 |
七、西北地区 | 第88-94页 |
第三节 课堂比较课例研究 | 第94-106页 |
一、东南亚地区 | 第95-100页 |
二、美国——硅谷 | 第100-106页 |
第四节 云南省初中地理教师能力诊断标准 | 第106-109页 |
第六章 发展建议 | 第109-113页 |
第一节 教师自身发展建议 | 第109-110页 |
一.注重课堂教学评价能力的发展 | 第109页 |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 第109-110页 |
三、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 | 第110页 |
第二节 对学校的建议 | 第110-111页 |
一、提供继续教育平台 | 第110-111页 |
二、建立教师发展激励机制 | 第111页 |
第三节 对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议 | 第111-113页 |
一、优化教师品性课程 | 第111页 |
二、重视培训专家的优秀教师品性感染力 | 第111-112页 |
三、设置教师品性主题培训项目 | 第112-113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113-115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113-114页 |
一、云南省初中地理教师能力现状 | 第113页 |
二、云南省初中地理教师课堂能力诊断表 | 第113-114页 |
三、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建议 | 第114页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第114-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19页 |
附录 | 第119-146页 |
致谢 | 第146-1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