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当代文学(1949年~)论文

八十年代“五四话语”的征用与重构

中文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绪论想象“五四”的方法第14-38页
    一、研究对象的界说第14-18页
    二、选题的确立与研究方法的阐释第18-25页
    三、文献研究综述第25-38页
第一章 浮出历史地表的“五四话语”第38-54页
    第一节 历史“祛魅”与“五四”的魂兮归来第38-45页
    第二节 80年代的历史和文化意识与“五四传统”第45-54页
第二章 80年代文化论争视域中的“五四”第54-82页
    第一节 “五四”“全盘反传统”主义的论辩第54-72页
        一、“五四”反传统思想的历史探源第54-57页
        二、“文化寻根”与《河殇》:“回归传统”与“反传统”的对峙姿态..第57-61页
        三、80年代对“全盘反传统”主义的质疑和解构第61-72页
    第二节 别求新声:重构“西方”及其“西化”意识的重审第72-82页
第三章 “启蒙”到“新启蒙”的历史变革第82-130页
    第一节 80年代思想启蒙的先声:“潜在写作”中的启蒙之光第84-103页
        一、鲁迅精神风骨与“七月诗派”的启蒙立场第86-97页
        二、用生命献祭“五四”:黄翔的“野兽”诗学第97-103页
    第二节 “新启蒙”话语的知识考古第103-114页
    第三节 王元化与《新启蒙》第114-119页
    第四节 “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与“五四”的历史重释第119-130页
第四章 80年代的人道主义话语实践第130-184页
    第一节 人道主义复归的历史诱因第130-134页
    第二节 人归何处:“想象人的苍凉之美”第134-151页
        一、两种“异化”观的争论第134-140页
        二、“主体性”与“人”的再发现第140-143页
        三、在“美的自由王国”中想象“人”第143-151页
    第三节 “五四”“人的文学”传统的复活与生长第151-184页
        一、历史反思中的“人性”修辞第151-160页
        二、“反抗的诗魂”:“朦胧诗”与“一代人”的精神觉醒第160-170页
        三、“越轨的笔致”:身体介入历史的叙事第170-178页
        四、《随想录》:忏悔者的心灵独语与“五四精神”的修复第178-184页
第五章 “人”的现代化与国民灵魂的改造第184-206页
    第一节 80年代的国民性话语焦虑第184-189页
    第二节 “阿Q主义”的幽灵:80年代文学的国民性话语面相第189-206页
        一、《爸爸爸》:文化劣根与国民性隐喻第189-193页
        二、“陈奂生系列”:高晓声的国民性想象第193-199页
        三、如何“现代”,怎样“丑陋”:柏杨的文化省思与国民性批判第199-206页
第六章 “五四”科学精神的历史铸塑第206-226页
    第一节 思想启蒙与科学信仰的建构第206-211页
    第二节 科学精神的失落:80年代的唯科学主义倾向第211-216页
    第三节 金观涛与《走向未来》丛书的科学立场第216-226页
结语第226-230页
参考文献第230-244页
附录第244-266页
    一、80年代以来“五四”研究书目辑要第244-260页
    二、《新启蒙》杂志文章列表(第1—6期)第260-262页
    三、《走向未来》丛书书目第262-26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266-268页
后记第268-271页

论文共2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白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对酸敏感离子通道1a介导的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下一篇:汉英状态变化事件的形义类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