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化学论文

基于学情诊断的教学设计研究--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问题的提出第9-15页
    1.1 选题缘由第9-10页
        1.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第9页
        1.1.2 化学教学实践存在的现象第9-10页
    1.2 研究的现状分析及反思第10-13页
        1.2.1 学情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2 氧化还原反应研究现状第13页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1.3.1 研究目的第13页
        1.3.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14-15页
        1.4.1 主要内容第14页
        1.4.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第15-17页
    2.1 概念界定第15页
        2.1.1 学情第15页
        2.1.2 诊断第15页
        2.1.3 学情诊断第15页
    2.2 理论基础第15-17页
        2.2.1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第15页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第15-16页
        2.2.3 有效教学理论第16-17页
3 化学如何进行学情诊断第17-23页
    3.1 学情诊断的依据第17-20页
        3.1.1 学情诊断以课程标准要求为依据第17-18页
        3.1.2 学情诊断以教材内容安排为依据第18-19页
        3.1.3 学情诊断以学生发展需要为基础第19-20页
    3.2 学情诊断的内容第20-21页
        3.2.1 学习新内容所需的知识第20页
        3.2.2 学习新内容必备的能力第20页
        3.2.3 学习新内容已有的经验第20-21页
    3.3 学情诊断的方法第21-23页
        3.3.1 设计试题诊断知识第21页
        3.3.2 设计活动诊断能力第21-22页
        3.3.3 设计问卷诊断经验第22-23页
4 基于学情诊断教学设计实践研究第23-59页
    4.1 氧化还原反应学情诊断依据第23-27页
        4.1.1 课程标准要求分析第23-25页
        4.1.2 教材内容安排分析第25-27页
        4.1.3 学生发展需要分析第27页
    4.2 氧化还原反应学情诊断的内容第27-29页
        4.2.1 学习氧化还原反应须具备的知识第27-28页
        4.2.2 学习氧化还原反应须具备的能力第28页
        4.2.3 和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经验第28-29页
    4.3 氧化还原反应学情诊断过程和分析第29-31页
        4.3.1 测查对象和程序第29页
        4.3.2 氧化还原反应测查结果统计和分析第29-30页
        4.3.3 氧化剂还原剂测查结果统计第30-31页
    4.4 基于学情诊断的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第31-39页
        4.4.1 基于学情诊断的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第31-36页
        4.4.2 基于学情诊断的氧化剂还原剂教学设计第36-39页
    4.5 氧化还原反应后测统计和分析第39-41页
        4.5.1 氧化还原反应后测工具和研究对象第39-40页
        4.5.2 氧化还原反应后测统计和分析第40-41页
    4.6 基于学情诊断的教学设计案例第41-59页
        4.6.1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教学设计第41-45页
        4.6.2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教学设计第45-50页
        4.6.3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教学设计第50-54页
        4.6.4 钠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第54-59页
5 结论与反思第59-60页
    5.1 研究结论第59页
    5.2 反思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附录第62-66页
    附录1 氧化还原反应学情测查题第62-63页
    附录2 氧化剂还原剂学情测查题第63-64页
    附录3 氧化还原反应测试题第64-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概念原理教学策略研究
下一篇:广西初中生数学运算技能水平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