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华裔学生与非华裔学生汉字书写特征对比分析--以宋卡王子大学附属中学为例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1.汉字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 第9-10页 |
2.“华裔学生”与“非华裔学生”的界定 | 第10页 |
3.研究者个人实习因素 | 第10-11页 |
(二)问题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2.研究思路及创新 | 第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归纳法 | 第14页 |
2.调查分析法 | 第14页 |
3.个案研究法 | 第14页 |
4.对比分析法 | 第14-15页 |
二、华裔与非华裔学生书写方面存在差异 | 第15-24页 |
(一)书写作业得分呈现两极分化 | 第15页 |
(二) 得分两极分化的原因分析 | 第15-20页 |
1.汉字本身难度方面 | 第15-16页 |
2.教材生词难度方面 | 第16-20页 |
(三)书写作业偏误差异的整理 | 第20-24页 |
1.有效书写资料的收集 | 第20页 |
2.镜像错位的差异 | 第20-21页 |
3.笔画组合偏误的差异 | 第21-23页 |
4.笔画关系偏误的差异 | 第23页 |
5.合体字拆分偏误的差异 | 第23-24页 |
三、华裔与非华裔学生汉字书写特征差异调查 | 第24-34页 |
(一)提出假设 | 第24-25页 |
1.汉字敏感度差别的假设 | 第24页 |
2.汉字拆字能力差别的假设 | 第24页 |
3.汉字畏难情绪差别的假设 | 第24-25页 |
(二)验证假设 | 第25-32页 |
1.汉字敏感度差别的调查 | 第25-26页 |
2.汉字拆字能力差别的调查 | 第26-28页 |
3.汉字畏难情绪差别的调查 | 第28-32页 |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 第32-34页 |
1.学生汉字敏感度结果分析 | 第32页 |
2.学生汉字拆字能力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3.学生汉字畏难情绪结果分析 | 第33-34页 |
四、调查结果对汉字教学的启示 | 第34-41页 |
(一)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敏感度 | 第34页 |
(二)弱化学生对汉字的畏难情绪 | 第34-35页 |
1.设计梯度评分标准 | 第34-35页 |
2.鼓励学生的汉字进行书写表达 | 第35页 |
(三)提高学生的拆字能力 | 第35-41页 |
1.笔画教学方面 | 第35-37页 |
2.部件教学方面 | 第37-41页 |
五、结语 | 第41-42页 |
注释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附录一:汉字书写问卷调查(中文) | 第48-53页 |
附录二:汉字书写问卷调查(泰文)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