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特长科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 ·概念的界定 | 第8-9页 |
|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 ·高考特长科设置的现状 | 第9-10页 |
| ·高考科目设置的新构想 | 第10-12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4页 |
|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2 国内外高考科目设置状况 | 第14-21页 |
| ·国外高考科目的可选择性情况简介及启示 | 第14-18页 |
| ·法国高考科目的可选择性情况简介 | 第14页 |
| ·澳大利亚高考科目的可选择性情况简介 | 第14-15页 |
| ·韩国高考科目的可选择性情况简介 | 第15-16页 |
| ·日本高考科目的可选择性情况简介 | 第16-17页 |
| ·美国高考科目的可选择性情况简介 | 第17页 |
| ·各国高考科目设置的特点及启示 | 第17-18页 |
| ·我国高考科目组合的优劣比较及启示 | 第18-21页 |
| ·我国部分高考科目组合的优劣比较 | 第18-20页 |
| ·我国部分高考科目组合的特点及启示 | 第20-21页 |
| 3 特长科设置的必要性 | 第21-30页 |
| ·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 第21-24页 |
| ·学生个性发展具有可能性 | 第21-22页 |
| ·学生个性发展的追求 | 第22-24页 |
| ·高校人才培养及专业建设的需要 | 第24-27页 |
| ·学生的特长现状分析 | 第24-26页 |
| ·特长人才举荐制度的不完善 | 第26页 |
| ·高校人才培养及专业建设的需求 | 第26-27页 |
| ·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客观需要 | 第27-30页 |
| 4 高考特长科设置的基本构想 | 第30-39页 |
| ·高考特长科设置的原则 | 第30-32页 |
| ·公平公正原则 | 第30页 |
| ·科学性原则 | 第30-31页 |
| ·选择性原则 | 第31页 |
| ·导向性原则 | 第31页 |
| ·操作性原则 | 第31-32页 |
| ·高考特长科设置的依据 | 第32-35页 |
| ·符合“三个有利于” | 第32-33页 |
| ·与高校学科分类对口 | 第33-35页 |
| ·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结合 | 第35页 |
| ·高考特长科的科目设计 | 第35-39页 |
| ·高考科目组合设置 | 第35-37页 |
| ·特长科考试及范围 | 第37-39页 |
| 5. 高考特长科设置的可行性研究 | 第39-49页 |
| ·高考相关主体接受度分析 | 第39-42页 |
| ·学生主体接受度分析 | 第39-40页 |
| ·家长主体接受度分析 | 第40页 |
| ·高中教师主体接受度分析 | 第40-42页 |
| ·大学教师主体接受度分析 | 第42页 |
| ·国家政策可行性分析 | 第42-44页 |
| ·高考成本投入可行性分析 | 第44-46页 |
| ·政府举办高考成本投入可行性分析 | 第44-45页 |
| ·学生考试成本投入可行性分析 | 第45-46页 |
| ·高考技术条件分析 | 第46-49页 |
| ·高校招录考生技术条件分析 | 第46-47页 |
| ·高考分数计算 | 第47-49页 |
| 6 结语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附录 | 第53-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