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自然意象的教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21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0-14页 |
(二)自然意象的研究历史及现状分析 | 第14-15页 |
1.研究历史 | 第14页 |
2.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自然意象教学的理论依据 | 第15-18页 |
1.自然意象的自身规律 | 第15-17页 |
2.语文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8页 |
1.研究内容 | 第18页 |
2.研究方法 | 第18页 |
(五)研究的价值 | 第18-21页 |
1.指导学生掌握鉴别方法 | 第18-19页 |
2.培养学生文本鉴赏能力 | 第19页 |
3.提高学生语文写作能力 | 第19页 |
4.提升学生高考应试能力 | 第19-20页 |
5.完善高中语文教学体系 | 第20-21页 |
一、意象概述 | 第21-25页 |
(一)意象的内涵 | 第21-23页 |
1.意象概念的界定 | 第21-22页 |
2.意象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22-23页 |
(二)意象的类型 | 第23页 |
1.按照表达情感划分 | 第23页 |
2.按照整体类属划分 | 第23页 |
(三)自然意象的界定 | 第23-25页 |
1.自然概念的界定 | 第23页 |
2.自然意象的界定 | 第23-25页 |
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自然意象探究 | 第25-36页 |
(一)自然意象的分布情况及其特点 | 第25-27页 |
1.分布情况 | 第25页 |
2.分布特点 | 第25-27页 |
(二)自然意象的文化内涵——以“风花雪月”为例 | 第27-32页 |
1.风的文化内涵 | 第27-28页 |
2.花的文化内涵 | 第28-30页 |
3.雪的文化内涵 | 第30-31页 |
4.月的文化内涵 | 第31-32页 |
(三)对教材中出现自然意象的评价 | 第32-36页 |
1.内含自然意象的选文题材和体裁丰富 | 第33-34页 |
2.在文本中自然意象大多具备实际含义 | 第34-35页 |
3.自然意象集中于阅读鉴赏等重要模块 | 第35-36页 |
三、高中语文自然意象教学现状探析 | 第36-43页 |
(一)自然意象教学时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1.教师忽视自然意象教学 | 第36-37页 |
2.教师自然意象教学方法不当 | 第37-38页 |
3.学生学习自然意象兴趣缺失 | 第38-39页 |
(二)自然意象教学存在问题的归因 | 第39-43页 |
1.面临高考压力,自然意象被边缘化对待 | 第40-41页 |
2.自然意象授课方式宽泛,课堂有效性低 | 第41页 |
3.过分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 第41-43页 |
四、高中语文自然意象教学策略探析 | 第43-53页 |
(一)深化师生对自然意象的理解 | 第43-45页 |
1.亲近自然,领悟自然意象 | 第43-44页 |
2.思考自然,防止泛化解读 | 第44-45页 |
3.理解自然,培养意象思维 | 第45页 |
(二)增强自然意象的教学意识 | 第45-48页 |
1.强化自然意象的目标意识 | 第46页 |
2.转变自然意象的教学观念 | 第46-47页 |
3.明确自然意象的教学地位 | 第47-48页 |
(三)创新自然意象的教学手段 | 第48-53页 |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第48-50页 |
2.归纳典型自然意象,督促学生积累 | 第50-51页 |
3.合理运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