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2.1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现状分析 | 第9-10页 |
1.2.2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问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4 问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2-13页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3-18页 |
2.1 5E教学模式的由来 | 第13页 |
2.2 5E教学模式教学环节要点 | 第13-15页 |
2.3 5E教学模式的改进 | 第15-16页 |
2.4“5E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2.5 5E教学模式的优势 | 第17-18页 |
3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影响因素 | 第18-23页 |
3.1 学生主观因素 | 第18-20页 |
3.1.1 学习动机 | 第18页 |
3.1.2 兴趣 | 第18页 |
3.1.3 智力 | 第18-19页 |
3.1.4 学习方法 | 第19-20页 |
3.2 教师客观因素 | 第20-21页 |
3.2.1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 | 第20页 |
3.2.2 教师的能力 | 第20-21页 |
3.3 教育媒介 | 第21-23页 |
3.3.1 概念本身角度 | 第21-22页 |
3.3.2 教学设施角度 | 第22-23页 |
4 调查研究 | 第23-32页 |
4.1 对教师的调查 | 第23页 |
4.1.1 教学方式 | 第23页 |
4.1.2 教学困难调查 | 第23页 |
4.2 对学生的调查 | 第23-31页 |
4.2.1 学生化学概念学习困难调查 | 第24-25页 |
4.2.2 学生前概念与化学概念联系调查 | 第25-26页 |
4.2.3 学生学习动机调查 | 第26-27页 |
4.2.4 5E教学模式可行性调查 | 第27-31页 |
4.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31-32页 |
4.3.1 学生的学习观与教师的教学观 | 第31页 |
4.3.2 5E教学方法的可行性 | 第31-32页 |
5 基于5E教学法化学概念教学的具体策略 | 第32-36页 |
5.1 引入环节 | 第32-33页 |
5.1.1 利用学生前概念,引发认知冲突 | 第32页 |
5.1.2 结合概念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概念引入 | 第32-33页 |
5.1.3 化学实验法进行概念引入 | 第33页 |
5.2 探索环节 | 第33-34页 |
5.2.1 发现式探究学习法 | 第33-34页 |
5.2.2 推理式探究学习法 | 第34页 |
5.2.3 实验式探究学习法 | 第34页 |
5.3 解释环节 | 第34页 |
5.4 精致环节 | 第34-35页 |
5.4.1 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概念应用 | 第34-35页 |
5.4.2 抓关键词,进行概念对比 | 第35页 |
5.5 评价环节 | 第35-36页 |
6 教学实验 | 第36-42页 |
6.1 教学案例 | 第36-41页 |
6.1.1 教学案例物质的变化 | 第36-41页 |
6.2 实验结果 | 第41-42页 |
6.2.1 被试对象 | 第41页 |
6.2.2 实验方法 | 第41页 |
6.2.3 实验过程 | 第41页 |
6.2.4 测试统计结果 | 第41-42页 |
7 研究结论及不足 | 第42-43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42页 |
7.2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录A 初三学生化学概念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第46-48页 |
附录B 大连金州北部新区向应中学校本教材目录 | 第48-49页 |
附录C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初二化学测试题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