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肺癌和肠道细菌的常规检查方法 | 第11-14页 |
1.1.1 肺癌的影像学检测方法 | 第11-12页 |
1.1.2 肺癌的病理学检查方法 | 第12-13页 |
1.1.3 肠道细菌和疾病的检查方法 | 第13-14页 |
1.2 基于呼出气体检测疾病的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电子鼻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2 电子鼻在肺癌检测中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2.3 电子鼻在细菌疾病检测中的研究 | 第19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检测肺癌标志物的MOS传感器阵列设计 | 第20-28页 |
2.1 MOS气体传感器及其阵列 | 第20-23页 |
2.1.1 MOS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第20-22页 |
2.1.2 MOS传感器阵列原理 | 第22-23页 |
2.2 阵列式检测器的设计及气室设计 | 第23-28页 |
2.2.1 气体传感器阵列设计 | 第23-25页 |
2.2.2 气室模块设计 | 第25-28页 |
第三章 基于呼出气体检测肺癌的电子鼻硬件设计 | 第28-39页 |
3.1 系统结构设计 | 第28-30页 |
3.2 气路结构设计 | 第30-34页 |
3.2.1 气路元件的选择 | 第30-32页 |
3.2.2 电子鼻的气路结构设计 | 第32页 |
3.2.3 富集与解吸附 | 第32-34页 |
3.3 测量及控制电路模块设计 | 第34-39页 |
3.3.1 传感器信号检测电路 | 第34-37页 |
3.3.2 气路部件的控制电路设计 | 第37-38页 |
3.3.3 电源管理模块设计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基于呼出气体检测肺癌的电子鼻软件设计 | 第39-50页 |
4.1 电子鼻仪器的嵌入式软件设计 | 第39-41页 |
4.1.1 信号的检测显示以及数据发送功能 | 第39-40页 |
4.1.2 吸附管的加热、控温及降温功能 | 第40-41页 |
4.2 呼吸检测电子鼻分析软件设计 | 第41-50页 |
4.2.1 数据采集功能 | 第41-42页 |
4.2.2 数据处理功能 | 第42-45页 |
4.2.3 数据分析功能 | 第45-50页 |
第五章 检测呼出气体氢和甲烷的电子鼻仪器软件设计 | 第50-67页 |
5.1 病人信息数据库设计 | 第51-57页 |
5.1.1 数据库需求分析 | 第52-53页 |
5.1.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第53-54页 |
5.1.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第54-57页 |
5.2 仪器校准功能软件设计 | 第57-59页 |
5.3 仪器检测功能软件设计 | 第59-63页 |
5.3.1 病人信息管理功能设计 | 第59-61页 |
5.3.2 仪器检测功能软件设计 | 第61-63页 |
5.3.3 SIBO诊断模型 | 第63页 |
5.4 系统设置功能软件设计 | 第63-65页 |
5.5 上下位机通讯 | 第65-67页 |
第六章 检测呼出气体中肺癌标志物的电子鼻标定与实验 | 第67-78页 |
6.1 电子鼻仪器的标定 | 第67-74页 |
6.1.1 标定实验的吸附条件 | 第67-68页 |
6.1.2 苯的标定及结果 | 第68-71页 |
6.1.3 苯乙烯的标定及结果 | 第71-72页 |
6.1.4 正己烷的标定及结果 | 第72-74页 |
6.2 临床检测 | 第74-78页 |
6.2.1 临床试验对象 | 第74-75页 |
6.2.2 临床样本的采集方法 | 第75页 |
6.2.3 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 | 第75-7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7.1 总结 | 第78页 |
7.2 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作者简历及在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