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教学法与教学组织论文

中学课堂场域内学生话语权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21页
    (一) 研究缘起第9-11页
        1. 源自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客观需要第9页
        2. 源自课堂互动中机会不均等的现实问题第9-10页
        3. 源自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价值追求第10-11页
    (二)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 理论意义第11页
        2. 实践意义第11-12页
    (四) 相关文献研究述评第12-18页
        1. 场域理论下的教育研究第12-15页
        2. 课堂话语权研究第15-17页
        3. 场域理论下学生话语权研究第17页
        4. 对已有研究评析第17-18页
    (五)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 文献分析法第18页
        2. 案例分析法第18-19页
        3. 课堂观察法第19页
        4. 访谈法第19页
    (六) 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之处第19-21页
        1. 研究的重、难点第19页
        2.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9-21页
一.中学课堂场域内学生话语权研究:核心概念厘定第21-27页
    (一) 场域第21-22页
    (二) 话语第22-23页
    (三) 话语权第23-24页
    (四) 学生话语权第24-27页
二.中学课堂场域内学生话语权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7-33页
    (一) 布迪厄“场域——关系”理论第27-29页
        1. 话语——基于场域的符号暴力第27-28页
        2. 场域之于学生话语权研究的价值第28-29页
    (二)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合理化”理论第29-33页
        1. “交往行为合理化”理论简梳第29-30页
        2. 交往理论之于师生课堂交往的启示第30-33页
三.中学课堂场域内学生话语权弱化、异化的表征及其原因分析第33-47页
    (一) 学生话语权弱化、异化的表征第33-39页
        1. 话语地位的失衡第33-34页
        2. 话语内容的失真第34-35页
        3. 话语形式的不当第35-37页
        4. 话语时间的不均第37-38页
        5. 话语机会的不等第38-39页
    (二) 学生话语权弱化、异化的原因分析第39-47页
        1. 教师话语权威的强势第39-40页
        2. 课堂惯习的影响第40-42页
        3. 现代知识观的思维成见第42-43页
        4. 教学氛围的压抑第43-44页
        5. 学生话语权意识的缺乏第44-47页
四.中学课堂场域内学生话语权的回归策略第47-59页
    (一) 中学课堂场域内学生话语权回归的价值追求第47-48页
        1. 凸显学生主体性价值第47页
        2.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第47-48页
        3. 践行课堂教学公平性原则第48页
    (二) 中学课堂场域内学生话语权回归的基本原则第48-51页
        1. 平等性第49页
        2. 主体性第49-50页
        3. 开放性第50页
        4. 适度性第50-51页
    (三) 中学课堂场域内学生话语权回归的具体策略第51-59页
        1. 转变教学观念,注重以人为本第51-52页
        2. 激活主体意识,实现话语权利第52-54页
        3. 创设话语情境,营造和谐氛围第54-55页
        4. 重塑师生关系,回归真实交往第55-59页
结语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一) 著作类第61页
    (二) 硕博论文第61-62页
    (三) 期刊论文第62-63页
    (四) 其他第63-65页
附录第65-67页
致谢第67-6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一化学学困生转化过程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中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