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生态文化视野下语文隐性课程的开发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前言第10-12页
一、语文隐性课程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12-17页
 (一) 隐性课程的概念第12-14页
 (二) 语文隐性课程的概念第14页
 (三) 语文隐性课程的理论基础第14-17页
  1. 心理学基础:内隐学习观第14-15页
  2. 教育学基础:教育生态学第15-17页
二、生态文化视野下语文隐性课程开发的价值第17-22页
 (一) 语文隐性课程的功能第17-19页
  1. 语文隐性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第17-18页
  2. 语文隐性课程有利于语文知识的习得第18页
  3. 语文隐性课程具有情感陶冶和人格熏陶的功能第18页
  4. 语文隐性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第18-19页
  5. 语文隐性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第19页
 (二) 语文隐性课程开发的意义第19-22页
  1. 语文隐性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拓宽语文课程资源的范围第19-20页
  2. 语文隐性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树立生活化语文的观念第20页
  3. 语文隐性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20-22页
三、语文隐性课程的特点、内容构成第22-29页
 (一) 语文隐性课程的特点第22-24页
  1. 潜在性第22页
  2. 广泛性第22-23页
  3. 不确定性及难量化性第23页
  4. 持久性第23页
  5. 审美性第23-24页
 (二) 语文隐性课程的内容构成第24-29页
  1. 从呈现状态上看语文隐性课程的构成第24-26页
  2. 从存在的物理空间上看语文隐性课程的内容构成第26-29页
四、语文隐性课程的设计和开发第29-44页
 (一) 语文隐性课程设计开发的理念第29-31页
  1. 因地制宜、合理选择第29页
  2. 全局出发、注重系统性第29-30页
  3. 考虑差异、注重针对性第30页
  4. 积极主动、注重师生开发第30页
  5. 择优原则第30-31页
 (二) 语文隐性课程的设计开发途径第31-41页
  1. 创设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第31-32页
  2. 建构浓郁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第32-38页
  3.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第38-41页
 (三) 语文隐性课程设计开发常出现的问题第41-44页
  1. 生搬硬套、流于形式第41-42页
  2. 重视物质文化形态的语文隐性课程开发,忽略精神文化形态和行为文化形态的语文隐性课程开发第42页
  3. 忽视学生层面对语文隐性课程的开发第42页
  4. 教师缺乏筛选优势语文隐性课程资源的意识与能力第42-44页
结语第44-45页
注释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淄博市高中国学诵读教材开发研究
下一篇:诗歌文本的召唤结构与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