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5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2.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3.1 国内相关问题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3.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3页 |
1.6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介绍 | 第15-20页 |
2.1 融资理论 | 第15-16页 |
2.2 非对称信息条件下信贷理论 | 第16-20页 |
2.2.1 博弈论 | 第16-18页 |
2.2.2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 第18-19页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20页 |
第3章 泉州中小企业概况及融资现状 | 第20-28页 |
3.1 中小企业定义及概况 | 第20-21页 |
3.1.1 中小企业定义 | 第20-21页 |
3.1.2 泉州中小企业概况 | 第21页 |
3.2 泉州中小企业对海峡西岸及整个大陆的经济意义 | 第21-22页 |
3.3 泉州中小企业主要融资途径 | 第22-26页 |
3.3.1 债务性融资 | 第22-26页 |
3.3.2 权益性融资 | 第26页 |
3.4 融资困境 | 第26-28页 |
第4章 台湾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分析 | 第28-33页 |
4.1 台湾信用保证基金背景介绍 | 第28页 |
4.2 台湾信用保证基金运转模式及效果 | 第28-33页 |
4.2.1 运转模式 | 第28-31页 |
4.2.2 运行效果 | 第31-33页 |
第5章 台湾信保基金于泉州之借鉴 | 第33-47页 |
5.1 两岸金融环境对比分析 | 第33-36页 |
5.2 两岸中小企业共性与差异分析 | 第36-39页 |
5.2.1 两岸中小企业共同之处 | 第36-39页 |
5.2.2 两岸中小企业差异分析 | 第39页 |
5.3 台湾信用保证基金的借鉴意义 | 第39-41页 |
5.4 适合泉州本土的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模式研究 | 第41-47页 |
5.4.1 泉州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模式设想 | 第41-45页 |
5.4.2 泉州信用保证基金可行性分析与改进 | 第45-4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7-52页 |
6.1 结论 | 第47-49页 |
6.2 展望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