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顶上的黑小鬼”翻译实践报告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前言 | 第7-8页 |
1 翻译任务描述 | 第8-12页 |
1.1 中国儿童文学翻译 | 第8-9页 |
1.2 儿童文学的语言特征 | 第9-10页 |
1.2.1 文学性 | 第9页 |
1.2.2 易读性 | 第9页 |
1.2.3 音乐性 | 第9-10页 |
1.3 翻译文本简介 | 第10-12页 |
1.3.1 作者及其动物小说 | 第10页 |
1.3.2 文本内容介绍 | 第10-12页 |
2 翻译过程描述 | 第12-14页 |
2.1 译前准备 | 第12页 |
2.2 翻译过程 | 第12-14页 |
3 翻译理论 | 第14-16页 |
3.1 目的论的产生与发展 | 第14页 |
3.2 目的论的主要原则 | 第14-16页 |
4 案例分析 | 第16-23页 |
4.1 文学性语言形象生动 | 第16-19页 |
4.1.1 修辞的使用 | 第16-18页 |
4.1.2 巧用动词和形容词 | 第18-19页 |
4.2 易读性语言简洁有趣 | 第19-21页 |
4.2.1 语言口语化 | 第19-20页 |
4.2.2 拆分长句 | 第20-21页 |
4.3 音乐性语言优美动听 | 第21-23页 |
4.3.1 叠词 | 第21-22页 |
4.3.2 拟声词 | 第22-23页 |
5 翻译实践总结 | 第23-25页 |
5.1 心得 | 第23页 |
5.2 启发 | 第23-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6页 |
附录 | 第26-66页 |
附录1:原文 | 第26-48页 |
附录2:译文 | 第48-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