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2-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5页 |
1.3.1 地铁站台候车乘客交通特性研究 | 第15-16页 |
1.3.2 地铁站台设施研究 | 第16-21页 |
1.3.3 地铁站台候车乘客分布研究 | 第21-24页 |
1.3.4 均衡度指标研究 | 第24-25页 |
1.3.5 研究现状总结 | 第25页 |
1.4 研究方案 | 第25-28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5-26页 |
1.4.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2 地铁站台候车乘客分布特性分析 | 第28-40页 |
2.1 基于设施布局的地铁站台分类 | 第28-30页 |
2.2 不同类型站台的候车乘客分布调研 | 第30-32页 |
2.2.1 调研站台的选择 | 第30页 |
2.2.2 调研目的与内容 | 第30-32页 |
2.3 站台候车乘客分布特性分析 | 第32-39页 |
2.3.1 调研站台候车乘客分布结果及分析 | 第32-36页 |
2.3.2 站台进站楼扶梯服务范围 | 第36-37页 |
2.3.3 进站楼扶梯服务范围候车乘客分布特性分析 | 第37-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3 站台候车乘客分布的影响因素与分布均衡度研究 | 第40-62页 |
3.1 候车乘客分布的影响因素 | 第40-45页 |
3.1.1 候车乘客的走行距离 | 第40-41页 |
3.1.2 候车位置已有排队人数 | 第41-42页 |
3.1.3 候车位置饱和度 | 第42-45页 |
3.1.4 其它因素 | 第45页 |
3.2 站台设施对候车乘客分布的影响 | 第45-50页 |
3.2.1 进站楼扶梯 | 第46-47页 |
3.2.2 疏导栅栏 | 第47页 |
3.2.3 候车限制区域 | 第47-49页 |
3.2.4 站台其它设施 | 第49-50页 |
3.3 候车乘客分布均衡度的计算 | 第50-56页 |
3.3.1 候车乘客分布均衡度指标的分析与选择 | 第50-52页 |
3.3.2 候车乘客分布均衡度的计算 | 第52-56页 |
3.4 候车乘客分布均衡度与设施和乘客到达量的关系 | 第56-59页 |
3.5 候车乘客分布均衡度提高措施 | 第59-6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4 基于设施布局的候车乘客分布优化模型 | 第62-76页 |
4.1 候车位置选择函数 | 第62-66页 |
4.2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66-67页 |
4.3 候车乘客分布优化模型与算法 | 第67-70页 |
4.3.1 候车乘客分布优化模型 | 第67-68页 |
4.3.2 算法设计 | 第68-70页 |
4.4 参数的求解 | 第70-7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5 案例分析 | 第76-94页 |
5.1 知春路站概况 | 第76-78页 |
5.2 知春路站台候车乘客分布优化 | 第78-88页 |
5.2.1 参数计算 | 第78-80页 |
5.2.2 设置疏导栅栏时候车乘客分布优化 | 第80-83页 |
5.2.3 增加候车限制区域宽度时候车乘客分布优化 | 第83-88页 |
5.3 知春路站台候车乘客仿真分析 | 第88-93页 |
5.3.1 Anylogic软件简介 | 第88-89页 |
5.3.2 知春路站台候车乘客仿真模型的构建 | 第89-92页 |
5.3.3 知春路站台候车乘客仿真模型结果分析 | 第92-9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94-98页 |
6.1 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 | 第94-9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附录A | 第102-104页 |
附录B | 第104-108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8-11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