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18页 |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1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一)语文作业 | 第12页 |
(二)语文教材 | 第12页 |
(三)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系统 | 第12-13页 |
三、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5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8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一章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研讨与练习”研究 | 第18-24页 |
第一节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研讨与练习”的题型分类 | 第18-20页 |
一、知识积累型练习 | 第19页 |
二、理解分析型练习 | 第19-20页 |
三、应用创造型练习 | 第20页 |
第二节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研讨与练习”分析 | 第20-24页 |
一、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研讨与练习”优点分析 | 第20-22页 |
(一)学习方式发生转变,学生主体性突出 | 第20-21页 |
(二)设计层次合理,作业形式多样 | 第21-22页 |
(三)突出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 第22页 |
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研讨与练习”不足分析 | 第22-24页 |
(一)缺乏趣味性,与生活联系不多 | 第22-23页 |
(二)部分练习的可操作性不强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实际教学中教师课后作业设计研究 | 第24-31页 |
第一节 实际教学中教师课后作业分类 | 第24-25页 |
一、知识巩固型作业 | 第24页 |
二、技能强化型作业 | 第24-25页 |
三、激发拓展型作业 | 第25页 |
第二节 实际教学中教师课后作业设计分析 | 第25-31页 |
一、实际教学中教师课后作业设计优点分析 | 第25-26页 |
(一)作业设计目标明确,操作性强 | 第25-26页 |
(二)人文性增强,不再只强调语文工具性 | 第26页 |
二、实际教学中教师课后作业设计不足分析 | 第26-31页 |
(一)作业设计内容传统,形式老套 | 第26-28页 |
(二)作业评价形式单一,缺乏互动 | 第28-29页 |
(三)作业设计缺少合作探究 | 第29页 |
(四)作业量大,得到的效果适得其反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教材中课后练习与实际教学中课后作业对比分析 | 第31-36页 |
第一节 相同之处分析 | 第31-32页 |
一、二者都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积累 | 第31页 |
二、二者都注重对写作能力的训练 | 第31-32页 |
第二节 不同之处分析 | 第32-36页 |
一、作业设计的目的有别 | 第32页 |
二、作业设计的形式有别 | 第32页 |
三、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32-36页 |
(一)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设计目标更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32-34页 |
(二)实际教学教师课后作业目的更加偏重应试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本研究对高中教师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的建议 | 第36-41页 |
第一节 对高中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理念的建议 | 第36-37页 |
一、坚持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对基本技能的训练 | 第36页 |
二、遵循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原则 | 第36-37页 |
三、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 第37页 |
第二节 对高中语文课后作业设计内容的建议 | 第37-39页 |
一、语文作业要贴近生活,增强可操作性 | 第37-38页 |
二、增加促进学生合作探究的作业内容 | 第38页 |
三、充分利用教材中“研讨与练习”这一课程资源 | 第38-39页 |
四、题量要适当,难易要适中 | 第39页 |
第三节 对高中语文课后作业设计形式的建议 | 第39-41页 |
一、课后作业形式应灵活多样,增强趣味性 | 第39-40页 |
二、课后作业应增加师生共设、师生共评、生生互评的形式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
个人简历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