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1-42页 |
1 选题缘起 | 第11-23页 |
1.1 中古语言研究中对用典与典故的研究有待加强 | 第11-12页 |
1.2 《徐陵集》的整理研究离不开以语言学研究为基础 | 第12-19页 |
1.3 《徐陵集》的文学成就与语言特色 | 第19-23页 |
2 研究意义 | 第23-25页 |
3 前人研究综述 | 第25-40页 |
3.1 用典及典故研究概况 | 第25-37页 |
3.2 《徐陵集》整理研究概况 | 第37-40页 |
4 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 | 第40-42页 |
第一章 与用典相关的概念辨析 | 第42-58页 |
第一节 “用典”与“用事” | 第43-49页 |
第二节 典故与典故词语 | 第49-53页 |
第三节 语典词概念的提出 | 第53-58页 |
第二章 用典的认知性研究 | 第58-69页 |
第一节 用典的认知基础 | 第59-60页 |
第二节 隐喻与转喻理论 | 第60-64页 |
第三节 认知角度下的两种用典方式 | 第64-69页 |
第三章 典故注释研究 | 第69-85页 |
第一节 传统的典故训释在理论研究上的成果 | 第69-74页 |
第二节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典故训释方法 | 第74-85页 |
1 用典的辨认与判定 | 第74-77页 |
2 典故溯源 | 第77-78页 |
3 典故释义 | 第78-81页 |
4 典故诠释中的两个重要参考标准 | 第81-85页 |
第四章 《徐陵集》典故注释补正 | 第85-154页 |
第一节 对判断失误而造成的缺注或误注现象的补正 | 第86-97页 |
1 典作非典 | 第86-89页 |
2 非典作典 | 第89-97页 |
第二节 对溯源失误而造成的缺注或误注现象的补正 | 第97-141页 |
1 无源溯源 | 第97-98页 |
2 有源辨源 | 第98-141页 |
第三节 对释义失误而造成的缺注或误注现象的补正 | 第141-154页 |
1 缺少释义 | 第141-147页 |
2 释义错误 | 第147-154页 |
结语 | 第154-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157-163页 |
附錄一 | 第163-170页 |
附錄二 | 第170-175页 |
附錄三 | 第175-180页 |
附錄四 | 第180-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