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一、绪论 | 第10-16页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选题的背景 | 第10页 |
2、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有关教师素质构成概述的研究 | 第11-12页 |
2、有关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存在的问题和现状的研究 | 第12页 |
3、有关提高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的研究 | 第12-14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14页 |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4-15页 |
1、研究方法 | 第14页 |
2、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五)研究的突破点 | 第15-16页 |
二、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的构成 | 第16-19页 |
(一)学者对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研究 | 第16页 |
(二)教师专业素质的内容 | 第16-18页 |
1、教师的专业知识 | 第16页 |
2、教师的专业技能 | 第16-17页 |
3、教师的专业态度 | 第17-18页 |
(三)高职教师专业素质的建构 | 第18-19页 |
三、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及其发展现状分析 | 第19-27页 |
(一)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现状 | 第19-25页 |
(二)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 第25-27页 |
1、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管理体系尚不健全 | 第25页 |
2、教师对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和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 第25页 |
3、学习效果不理想,对模块发展的实施落实不够 | 第25页 |
4、缺乏对教师沟通,学习内容和教师所需不够吻合 | 第25-26页 |
5、参与学习的目标定位不明确,学习态度比较随意 | 第26页 |
6、缺乏考核制度和激励政策,学习后欠总结 | 第26-27页 |
四、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策略研究 | 第27-34页 |
(一)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 第27-28页 |
1、适应性原则 | 第27页 |
2、系统性原则 | 第27页 |
3、常规性原则 | 第27页 |
4、发展性原则 | 第27-28页 |
(二)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有效发展机制的建立 | 第28-29页 |
1、学院要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相关政策、评价和激励机制 | 第28页 |
2、加强合作型教师文化建设,建立团队培养机制 | 第28页 |
3、分配好经费,保障发展工作的顺利实施 | 第28-29页 |
4、学院要加强对外基地建设,发挥其主体功能 | 第29页 |
(三)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组织实施 | 第29-30页 |
1、制定教师素质发展计划 | 第29页 |
2、明确教师需要学习的内容 | 第29-30页 |
3、落实教师发展计划的分工 | 第30页 |
4、根据教师发展需求,制定有效的发展计划 | 第30页 |
5、强化教师学习后的考核 | 第30页 |
(四)发展模式创新 | 第30-33页 |
1、校本发展模式 | 第30-31页 |
2、深入企业进行岗位实践模式 | 第31-32页 |
3、教师自主学习模式 | 第32-33页 |
(五)有效考核评价 | 第33-34页 |
1、利用企业专家进行考核评价 | 第33页 |
2、利用学生评教进行考核评价 | 第33页 |
3、职能部门和督查组的考核评价 | 第33页 |
4、演讲汇报与实践观摩课相结合的考核评价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附录 | 第37-43页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