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研究综述第11-14页
        1.2.1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3页
        1.2.2 国外研究综述第13-14页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4-16页
        1.3.1 研究思路第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16页
第2章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概述第16-22页
    2.1 职业化的内涵与特点第16-17页
        2.1.1 职业化的内涵第16-17页
        2.1.2 职业化的特点第17页
    2.2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内涵与特点第17-19页
        2.2.1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内涵第17-19页
        2.2.2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特点第19页
    2.3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意义第19-22页
        2.3.1 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第19-20页
        2.3.2 有利于推进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第20-21页
        2.3.3 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辅导员个人发展第21-22页
第3章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第22-29页
    3.1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存在的问题第22-25页
        3.1.1 职责定位不够明确第22-23页
        3.1.2 整体队伍不稳定第23-24页
        3.1.3 职业素养不够第24页
        3.1.4 育人实践有欠缺第24-25页
    3.2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5-29页
        3.2.1 思想认识不到位第25-26页
        3.2.2 专业化程度偏低第26-27页
        3.2.3 建设机制不完善第27页
        3.2.4 缺乏有效支撑载体第27-29页
第4章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路径第29-39页
    4.1 转变思想观念第29-30页
        4.1.1 学校层面转变观念第29-30页
        4.1.2 辅导员自身更新观念第30页
    4.2 提升职业素养第30-33页
        4.2.1 政治素养第30-31页
        4.2.2 道德素养第31页
        4.2.3 人文素养第31-32页
        4.2.4 知识素养第32页
        4.2.5 能力素养第32-33页
    4.3 构建相关机制第33-36页
        4.3.1 准入机制第33-34页
        4.3.2 培训机制第34页
        4.3.3 发展机制第34-35页
        4.3.4 考核机制第35-36页
    4.4 优化支持系统第36-39页
        4.4.1 社会层面第37页
        4.4.2 政策层而第37-38页
        4.4.3 学校层面第38页
        4.4.4 个人层面第38-39页
结论第39-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附录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调查问卷第44-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学风的问题、原因及其解决对策
下一篇: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初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