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初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9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9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一)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页 |
(一) 生活教育 | 第12页 |
(二) 教学生活化 | 第12页 |
(三) 语文教学生活化 | 第12页 |
四、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第12-13页 |
(一)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2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五、 研究的重点和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一章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与主要特征 | 第14-20页 |
一、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14-17页 |
(一) 生活即教育 | 第14-15页 |
(二) 社会即学校 | 第15-16页 |
(三) 教学做合一 | 第16-17页 |
二、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特征 | 第17-20页 |
(一) 生活教育思想的大众性 | 第17页 |
(二) 生活教育思想的民主性 | 第17-18页 |
(三) 生活教育思想的实践性 | 第18页 |
(四) 生活教育思想的发展性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语文教学脱离现实生活的弊病 | 第20-24页 |
一、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弊病 | 第20-22页 |
(一) 教学理念出现偏差 | 第20页 |
(二) 主体的缺失 | 第20-21页 |
(三) 语文教学模式单一 | 第21页 |
(四) 知能脱节 | 第21页 |
(五) 教学思维僵化 | 第21页 |
(六) 课外语文资源整合欠缺 | 第21-22页 |
二、 不良教学模式产生的根源 | 第22-24页 |
(一) 认识上的唯理性 | 第22页 |
(二) 实践上的盲目性 | 第22页 |
(三) 环境上的特殊性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生活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 第24-31页 |
一、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 第24-26页 |
(一) 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容 | 第25页 |
(二)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与课外学习紧密联系 | 第25-26页 |
二、 初中语文教学手段的生活化 | 第26-28页 |
(一) 联系学生生活,体会课文内容 | 第26-27页 |
(二) 利用多媒体,激发阅读兴趣 | 第27页 |
(三) 接触自然,动手动脑 | 第27-28页 |
三、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 第28-31页 |
(一) 导入新课 | 第28-29页 |
(二) 分享体验 | 第29页 |
(三) 总结内容 | 第29-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注释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后记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