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8-11页 |
第一章 文学教育的探索与山东新文学的发生 | 第11-21页 |
第一节 新式文学教育与新文学萌芽 | 第11-14页 |
第二节 新文学发生的物质和制度保障 | 第14-18页 |
第三节 新式文学教育理念的注入 | 第18-21页 |
第二章 文学教育中新文学的尝试 | 第21-37页 |
第一节 新文学接受主体的多元化 | 第21-25页 |
第二节 新文学作家教员的引进 | 第25-31页 |
第三节 作家教员与新文学创作——以老舍为例 | 第31-37页 |
第三章 新文学在文学教育中的传播 | 第37-48页 |
第一节 课程设置与新文学 | 第37-40页 |
第二节 新文学教育的代际传承——以臧克家为例 | 第40-44页 |
第三节 课堂之外的新文学传播 | 第44-48页 |
结语 | 第48-51页 |
附录 | 第51-62页 |
注释 | 第62-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