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战国纵横家书》文学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绪论第11-16页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第11-12页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第12-16页
        (一)帛书命名、分批及文字训诂、文本考释第12-14页
        (二)史料价值第14-15页
        (三)文体学、文艺学、哲学和社会学价值第15-16页
第一章 《战国纵横家书》概说第16-27页
    第一节 《战国纵横家书》简介第16-18页
    第二节 《战国纵横家书》与《战国策》第18-21页
    第三节 《战国纵横家书》的价值第21-27页
        一、文本考辨第21-23页
        二、史料价值第23-27页
第二章 《战国纵横家书》中的文体第27-42页
    第一节 书信体第27-32页
        一、书信体特征第28-31页
        二、书信体作用第31-32页
    第二节 论说体第32-39页
        一、论说体特征第34-38页
        二、论说体作用第38-39页
    第三节 记事体第39-42页
        一、记事体特征第39-42页
        二、记事体作用第42页
第三章 《战国纵横家书》中的纵横策士形象第42-59页
    第一节 纵横策士产生的时代背景第42-49页
        一、经济背景第43-45页
        二、政治与军事背景第45-47页
        三、文化背景第47-48页
        四、社会背景第48-49页
    第二节 《战国纵横家书》中的纵横策士群像第49-53页
        一、忠君爱国第50-51页
        二、能言善辩第51-52页
        三、机智变通第52-53页
    第三节 《战国纵横家书》人物形象个案分析——苏秦第53-59页
        一、血肉丰满第54-56页
        二、才略突出第56-58页
        三、巧于游说第58-59页
第四章 《战国纵横家书》中的谈辩技巧第59-65页
    第一节、量权知意,以顺为正第60-61页
    第二节、巧用人性,以情动人第61-62页
    第三节、思虑周全,循循善诱第62-63页
    第四节、威逼利诱,转危为安第63-64页
    第五节、以史为鉴,继往开来第64-65页
第五章《战国纵横家书》的语言特色第65-72页
    第一节 辞格多样第65-68页
        一、比喻第65-66页
        二、夸张第66页
        三、引用第66-67页
        四、排比第67页
        五、反问第67-68页
        六、对偶第68页
    第二节 语言风格第68-72页
        一、简洁质朴第68-69页
        二、委婉含蓄第69-72页
结语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80页
致谢第80-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窦光鼐及其诗文研究
下一篇:国立青岛/山东大学文学教育与新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