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基于就业能力导向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第14-15页
    1.4 研究方法第15页
    1.5 本文创新之处第15-16页
第2章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第16-27页
    2.1 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第16-20页
        2.1.1 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和特征第16-17页
        2.1.2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第17-19页
        2.1.3 高等职业院校的概念及特征第19-20页
    2.2 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第20-22页
        2.2.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第20页
        2.2.2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第20-21页
        2.2.3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第21-22页
    2.3 就业能力理论第22-27页
        2.3.1 就业能力的概念第22页
        2.3.2 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第22-23页
        2.3.3 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第23-27页
第3章 国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第27-44页
    3.1 国外典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第27-40页
        3.1.1 德国双元制模式第27-30页
        3.1.2 美国/加拿大的能力本位模式第30-33页
        3.1.3 英国/澳大利亚新形式的学徒制第33-37页
        3.1.4 菲律宾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第37-40页
    3.2 国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评价第40-44页
        3.2.1 值得借鉴之处第40-41页
        3.2.2 仍需改进之处第41-44页
第4章 国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第44-60页
    4.1 国内几种典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第44-53页
        4.1.1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第44-49页
        4.1.2 “工学交替式”人才培养模式第49-51页
        4.1.3 “2+1 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第51-53页
    4.2 国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现存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第53-60页
        4.2.1 培养理念有欠科学第53-55页
        4.2.2 培养过程尚需优化第55-58页
        4.2.3 培养制度还待健全第58-60页
第5章 基于就业能力导向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第60-77页
    5.1 基于就业能力导向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指导思想及原则第60-63页
        5.1.1 基于就业能力导向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指导思想第60-61页
        5.1.2 就业能力导向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原则第61-63页
    5.2 基于就业能力导向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主要内容第63-66页
        5.2.1 培养主体突出多元化第64页
        5.2.2 培养内容注重能力化第64-65页
        5.2.3 培养方法体现职业化第65-66页
        5.2.4 培养评价彰显特色化第66页
    5.3 基于就业能力导向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第66-77页
        5.3.1 “三元一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第67-70页
        5.3.2 “轮岗实习制”人才培养模式第70-77页
第6章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第77-80页
    6.1 基本结论第77-78页
    6.2 政策建议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致谢第83-85页
个人简历、论文发表及科研参与情况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信支持的教师教学反思研究
下一篇:成长记录袋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