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幼儿园课程小学化倾向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2-22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12-14页 |
1. 儿童不堪小学化的重负 | 第12页 |
2. 小学化的整治,相关政策文件颁布 | 第12-13页 |
3. 治理小学化的难点:多而杂的民办幼儿园 | 第13-14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2.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17-18页 |
(三)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1. 民办幼儿园 | 第18-19页 |
2. 幼儿园课程 | 第19页 |
3. 小学化 | 第19-20页 |
4. 民办幼儿园课程小学化 | 第20页 |
(四) 研究过程与方法 | 第20-21页 |
1. 研究过程 | 第2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五)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 理论意义 | 第21页 |
2. 实践意义 | 第21-22页 |
一、民办幼儿园课程小学化倾向的表征 | 第22-32页 |
(一) 课程目标超前化 | 第22-24页 |
1. 目标设定脱离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 第22-23页 |
2. 目标重点误置为知识灌输 | 第23页 |
3. 目标实质误视为父辈理想的实现手段 | 第23-24页 |
(二) 课程内容抽象化 | 第24-26页 |
1. 课程内容源于小学教材 | 第24-25页 |
2. 课程编制学科化 | 第25页 |
3. 课程呈现形式抽象化 | 第25-26页 |
(三) 课程实施僵硬化 | 第26-28页 |
1. 教室条件设置缺少针对性 | 第26-27页 |
2. 课堂教学满堂灌 | 第27-28页 |
3. 兴趣班教学伪兴趣化 | 第28页 |
(四) 课程评价单一化 | 第28-32页 |
1. 评价形式以考试、作业为主 | 第29-30页 |
2. 评价内容缺乏人文关怀 | 第30页 |
3. 评价标准呈现固定化 | 第30-32页 |
二、民办幼儿园课程小学化倾向的成因 | 第32-41页 |
(一) 课程目标超前化的成因 | 第32-34页 |
1. 多数家长对儿童的超前期望 | 第32-33页 |
2. 社会群体对儿童的不合理定位 | 第33页 |
3. 民办幼儿园缺乏对自我职能的坚守 | 第33-34页 |
(二) 课程内容抽象化的成因 | 第34-36页 |
1. 小学的非“零起点”教学的影响 | 第34页 |
2. 民办幼儿园缺乏科学教育理念的指导 | 第34-35页 |
3. 幼儿园教材的选用存在困境 | 第35-36页 |
(三) 课程实施僵硬化的成因 | 第36-38页 |
1. 学前教师专业性的缺乏 | 第36页 |
2. 课程实施客观环境的欠缺 | 第36-37页 |
3.“特色课程”包装下的学科课程兴起 | 第37-38页 |
4. 教育行政监管难以到位 | 第38页 |
(四) 课程评价单一化的成因 | 第38-41页 |
1. 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 | 第38-39页 |
2. 人才评价的学历化倾向 | 第39页 |
3. 多方利益寄予小学化评价 | 第39-41页 |
三、民办幼儿园课程小学化倾向的解决对策 | 第41-48页 |
(一) 设置重在启蒙的课程目标 | 第41-43页 |
1. 帮助家长走出认识的误区 | 第41页 |
2. 普及科学的学前教育目的观 | 第41-42页 |
3. 端正办园目的,强化办园质量管理 | 第42页 |
4. 积极组织家园沟通活动 | 第42-43页 |
(二) 编制适切儿童的课程内容 | 第43-44页 |
1. 选择多层次的课程内容材料 | 第43页 |
2. 采用多样化的课程内容表现方式 | 第43页 |
3. 加强幼小沟通,构建和谐幼小关系 | 第43-44页 |
(三) 建设游戏化的课程实施 | 第44-45页 |
1. 转向以儿童为主的教师角色定位 | 第44页 |
2. 基于新角色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教师培训 | 第44-45页 |
3. 严控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加强监管实效 | 第45页 |
(四) 构建情境化的课程评价 | 第45-48页 |
1. 摆脱传统观念、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 | 第46页 |
2. 建立多主体课程评价模式 | 第46页 |
3. 构建“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评价宗旨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