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教学心理学(课堂教育心理学)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对初中生责任意识的提升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8-12页
    1.1 研究背景第8页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8-9页
        1.2.1 研究目的第8页
        1.2.2 研究意义第8-9页
    1.3 问题的提出第9-12页
        1.3.1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重要性第10页
        1.3.2 与其他班会和团体心理辅导的区别第10-12页
第2章 文献简述第12-19页
    2.1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文献简述第12-14页
        2.1.1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概念的界定第13页
        2.1.2 研究小结与研究局限第13-14页
    2.2 关于初中生责任意识的文献简述第14-18页
        2.2.1 责任第14页
        2.2.2 责任意识第14-16页
        2.2.3 国内研究现状第16页
        2.2.4 国外研究现状第16页
        2.2.5 研究小结与研究局限第16-18页
    2.3 关于责任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文献简述第18-19页
第3章 研究构想与设计第19-34页
    3.1 研究假设第19页
    3.2 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第19-20页
        3.2.1 研究工具第19页
        3.2.2 研究对象第19-20页
    3.3 研究程序第20-21页
    3.4 研究方法第21页
    3.5 初中生责任意识现状第21-26页
        3.5.1 初中学生责任心的总体特征第21-22页
        3.5.2 初中生责任意识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第22-26页
    3.6 实验方案第26-30页
        3.6.1 实验设计第27页
        3.6.2 理论依据第27-29页
        3.6.3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方案第29-30页
    3.7 方案实施过程第30-34页
第4章 研究结果及访谈分析第34-43页
    4.1 本研究的干预结果及分析第34-36页
        4.1.1 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得分的差异比较第34页
        4.1.2 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得分的差异比较第34-35页
        4.1.3 实验组各维度前后测得分的差异比较第35-36页
        4.1.4 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得分的差异比较第36页
    4.2 本研究的追踪结果及分析第36-37页
    4.3 访谈及结果分析第37-43页
        4.3.1 访谈资料的收集第37-38页
        4.3.2 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第38页
        4.3.3 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第38-43页
第5章 讨论与分析第43-47页
    5.1 责任意识现状讨论及原因分析第43-44页
    5.2 本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成效分析第44-45页
        5.2.1 提升责任情感第44页
        5.2.2 提升集体责任心第44页
        5.2.3 提升同伴责任心第44-45页
    5.3 本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产生成效原因分析第45-46页
        5.3.1 从实验的设计来看第45页
        5.3.2 从单元活动方案的设计来看第45-46页
        5.3.3 从单元活动方案的实施者来看第46页
    5.4 本研究工作开展的不足第46-47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47-49页
    6.1 本研究的结论第47页
    6.2 本研究的前景及展望第47-49页
致谢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附录第53-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相关因素及教育对策研究
下一篇:自尊与青少年网络社交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以QQ说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