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产品管理论文

产品伤害危机中消费者归因对品牌资产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0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14-16页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一、研究目的第16页
        二、研究意义第16-17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7-18页
        一、研究内容第17-18页
        二、技术路线第18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18-19页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第19-20页
第二章 述相关理论文献综第20-33页
    第一节 有关产品伤害危机的研究第20-22页
        一、危机的概念第20页
        二、产品伤害危机的概念第20页
        三、产品伤害危机的分类第20-21页
        四、产品伤害危机的伤害第21页
        五、产品伤害危机的评述第21-22页
    第二节 有关消费者归因的研究第22-25页
        一、传统归因维度第22-23页
        二、其他归因维度第23-24页
        三、消费者归因的评述第24-25页
    第三节 有关感知风险的研究第25-28页
        一、感知风险的概念第25页
        二、感知风险的维度第25-26页
        三、感知风险的影响变量第26-27页
        四、感知风险的评述第27-28页
    第四节 有关品牌资产的研究第28-31页
        一、品牌资产的概念第28-30页
        二、品牌资产的维度第30-31页
        三、品牌资产的评述第31页
    第五节 研究评述第31-33页
第三章 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第33-38页
    第一节 理论研究模型第33页
    第二节 研究假设第33-38页
        一、消费者归因对感知风险的影响第33-34页
        二、消费者归因对品牌资产的影响第34-35页
        三、感知风险对品牌资产的影响第35-36页
        四、感知风险在消费者归因对品牌资产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第36-38页
第四章 研究设计第38-51页
    第一节 A品牌酸奶事件问卷设计第38页
    第二节 变量量表设计第38-41页
    第三节 A品牌酸奶事件的选取第41-42页
    第四节 研究对象和调查对象第42页
    第五节 小样本测量第42-50页
        一、数据质量评估第42-44页
        二、测量条款净化第44-50页
    第六节 初始量表的修正与补充第50-51页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第51-81页
    第一节 数据获取、描述、评估、分析方法第51-55页
        一、数据收集第51页
        二、样本描述第51-52页
        三、数据质量评估第52-54页
        四、统计分析第54-55页
    第二节 测量信度分析第55-56页
        一、消费者归因量表信度分析第55页
        二、感知风险量表信度分析第55-56页
        三、品牌资产量表信度分析第56页
    第三节 测量效度分析第56-59页
        一、消费者归因量表效度分析第56-58页
        二、感知风险效度分析第58页
        三、品牌资产量表效度分析第58-59页
    第四节 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性分析第59-62页
    第五节 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与假设检验第62-79页
        一、消费者归因、感知风险与品牌资产的相关分析第62-64页
        二、消费者归因、感知风险与品牌资产的回归分析第64-73页
        三、感知风险的中介效应检验第73-79页
    第六节 研究假设检验结果汇总第79-81页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第81-87页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与讨论第81-83页
        一、消费者归因对感知风险的影响第81页
        二、消费者归因对品牌资产的影响第81-82页
        三、感知风险对品牌资产的影响第82-83页
        四、感知风险的中介作用讨论第83页
    第二节 管理启示第83-85页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第85-87页
        一、研究局限第85页
        二、未来展望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6页
附录第96-99页
致谢第99-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代际差异视角下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和工作退缩关系研究--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
下一篇:个人价值观、领导风格与员工幸福感关系研究--基于先秦幸福管理思想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