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为教学三维目标之一 | 第11页 |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意义 | 第12页 |
第二节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2-13页 |
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 第13-14页 |
三、杜威的“学生中心”理论 | 第14页 |
第三节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4-15页 |
第四节 课题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5-16页 |
一、课题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二、课题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三、利克量表评价方法 | 第16页 |
第五节 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第20-27页 |
第一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涵义 | 第20-23页 |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二、课程教学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初中化学课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解读 | 第23-27页 |
一、保持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 第24-25页 |
二、形成谨慎求真、敢于革新的科学态度 | 第25页 |
三、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 第25页 |
四、关注同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初中教学中的落实现状 | 第27-37页 |
第一节 教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态度 | 第27-30页 |
第二节 教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认识 | 第30-33页 |
第三节 教师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 第33-37页 |
第四章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策略 | 第37-51页 |
第一节 转变教师观念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充分挖掘初中教材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素材 | 第38-43页 |
一、挖掘初中教材中各栏目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素材 | 第38-42页 |
二、挖掘具有STS涵义的教学内容 | 第42-43页 |
第三节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实践,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第43-46页 |
一、利用化学理论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 第43-44页 |
二、结合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 第44-46页 |
第四节 做好教学设计,是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前提 | 第46页 |
第五节 开展课外活动,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 | 第46-47页 |
第六节 通过评价与反馈,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第47-48页 |
一、反馈评价 | 第47-48页 |
二、预期培养 | 第48页 |
第七节 教师的教学风格 | 第48-51页 |
一、努力创设和谐、平等、愉快的课堂气氛 | 第48-49页 |
二、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表率 | 第49页 |
三、注重师生交往谈论流,与学生创建和谐的关系 | 第49页 |
四、帮助学生加强自我修养 | 第49-51页 |
第五章 实践案例 | 第51-67页 |
第一节 教学实践案例 | 第51-65页 |
一、教学案例一:《原子的结构》 | 第51-59页 |
二、教学案例二:《爱护水资源》 | 第59-65页 |
第二节 教学活动案例 | 第65-67页 |
第六章 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 第67-75页 |
第一节 问卷调查及调查结果分析 | 第67-71页 |
一、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 第67-68页 |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68-71页 |
第二节 访谈调查及结果分析 | 第71-73页 |
第三节 考试成绩结果分析 | 第73-75页 |
第七章 反思与展望 | 第75-78页 |
第一节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 第75页 |
一、课题创新之处 | 第75页 |
二、课题研究的难点 | 第75页 |
第二节 反思 | 第75-76页 |
第三节 教学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附录A | 第80-83页 |
附录B | 第83-85页 |
附录C | 第85-86页 |
附录D | 第86-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