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9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一、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 | 第9页 |
二、物质结构与性质是化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 | 第9-10页 |
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是高中教学的难点 | 第10-11页 |
第二节 课题研究的现状 | 第11-16页 |
一、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研究 | 第11-13页 |
二、《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现状研究 | 第13-14页 |
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策略研究 | 第14-16页 |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一、深入了解学生学习这一模块知识所存在的困难 | 第16页 |
二、给广大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 第16-17页 |
三、突出《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第17页 |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7-19页 |
一、研究的思路 | 第17-18页 |
二、研究的方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第一节 相关理论依据 | 第19-25页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9页 |
二、杜威的教育思想“做中学” | 第19-20页 |
三、学习的元认知策略 | 第20-21页 |
四、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 | 第21-22页 |
五、知识的直观教学 | 第22-23页 |
六、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 第23页 |
七、赫尔巴特的“相关综合课程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高中化学选修3模块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 第25-42页 |
第一节 学生学习情况调查与分析 | 第25-32页 |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25页 |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5-32页 |
第二节 教师教学情况调查与分析 | 第32-38页 |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32-33页 |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第三节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教学情况调查总结 | 第38-42页 |
一、《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教学现状 | 第38-39页 |
二、《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教学教学困难点及原因分析 | 第39-42页 |
第四章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教学策略研究 | 第42-76页 |
第一节 模型化教学策略 | 第42-50页 |
一、模型化教学策略应用说明 | 第42页 |
二、使用模型教学的优势 | 第42-43页 |
三、模型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 第43-50页 |
第二节 知识结构化策略 | 第50-57页 |
一、知识结构策略的使用说明 | 第50页 |
二、应用优势 | 第50-51页 |
三、具体应用方法 | 第51-57页 |
第三节 类比与迁移策略 | 第57-62页 |
一、类比与迁移策略应用说明 | 第57页 |
二、使用类比与迁移策略的优势 | 第57页 |
三、类比与迁移策略的具体应用 | 第57-62页 |
第四节 学科综合思想渗透策略 | 第62-70页 |
一、学科综合思想渗透策略应用说明 | 第62-63页 |
二、学科综合思想渗透策略应用优势 | 第63页 |
三、策略的具体应用 | 第63-70页 |
第五节 规律化教学策略 | 第70-73页 |
一、规律化教学策略应用说明 | 第70页 |
二、规律化教学策略的应用优势 | 第70页 |
三、规律化教学策略在教学中的体现 | 第70-73页 |
第六节 元认知策略 | 第73-76页 |
一、元认知策略的应用 | 第73-74页 |
二、元认知策略的应用优势 | 第74页 |
三、在教学中具体做法 | 第74-76页 |
第五章 实践研究及效果分析 | 第76-94页 |
第一节 实践研究部分 | 第76-89页 |
一、案例一:共价键(第一课时) | 第76-83页 |
二、案例二:金属原子堆积模型 | 第83-89页 |
第二节 实践结果分析与评价 | 第89-94页 |
一、学习成绩比较 | 第89-91页 |
二、学生访谈 | 第91-92页 |
三、教师教学经历自述 | 第92页 |
四、评价与总结 | 第92-94页 |
第六章 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 第94-98页 |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 第94-96页 |
一、《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教学现状研究结论 | 第94-96页 |
二、教学策略研究及实践研究结论 | 第96页 |
第二节 研究的反思与建议 | 第96-98页 |
一、研究的反思 | 第96-97页 |
二、研究的建议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0页 |
附录 | 第100-11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