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学前教育、幼儿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材论文--美术论文

中班幼儿泥工活动特点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8页
第一章 前言第8-23页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第8-10页
  (一) 选题缘由第8-9页
   1. 研究者个人兴趣第8页
   2. 泥工活动是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之一第8页
   3. 泥工活动能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和大脑的发育第8-9页
   4. 国内外相关研究相对薄弱第9页
  (二) 研究意义第9-10页
   1. 理论意义第9-10页
   2. 实践意义第10页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第10-18页
  (一) 基本概念界定第10-11页
  (二) 有关学前儿童泥工活动发展阶段及特点的研究第11-16页
   1. 国外学前儿童泥工创作发展阶段及特点的文献第11-12页
   2. 国内有关学前儿童泥工创作发展阶段及特点的文献第12-16页
  (三) 有关泥工创作过程的研究第16-17页
  (四) 有关泥工创作活动的其它相关研究第17-18页
 三、研究内容第18页
 四、研究方法与运用第18-22页
  (一) 文献法及运用第18-19页
  (二) 作品分析法第19页
  (三) 访谈法第19页
  (四) 观察法及运用第19-22页
 五、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22-23页
第二章 中班幼儿泥工活动过程分析第23-44页
 一、泥工活动是融意图、构思、创作为一体的综合活动过程第23-26页
  (一) 幼儿的活动意图随活动的深入而改变第23-24页
  (二) 幼儿在构思中创作,在创作中构思,相得益彰第24-26页
 二、幼儿在泥工活动中进行互动与合作第26-33页
  (一) 互相交流,获得知识,促进创作第26-28页
  (二) 互相模仿,促进创作第28-31页
  (三) 互相帮助,克服创作困难第31-33页
 三、幼儿泥工活动伴随游戏活动第33-36页
  (一) 语言游戏第33-35页
  (二) 想象性游戏第35-36页
 四、幼儿在泥工活动中全身心投入第36-44页
  (一) 注意力高度集中第37-38页
  (二) 多通道、多感官共同参与第38-40页
  (三) 发挥想象,创编故事第40-44页
第三章 中班幼儿泥工作品分析第44-58页
 一、泥工作品整体分析第44-49页
  (一) 作品表现出各事物间的关联性第44-46页
  (二) 作品富含内在节奏第46-49页
 二、幼儿泥工作品造型特征分析第49-53页
  (一) 空间表现上的半立体性第49-50页
  (二) 侧面像初见端倪第50-51页
  (三) 造型形象、生动第51-52页
  (四) 一形多义第52-53页
 三、泥工作品形象排列方式分析第53-54页
  (一) 零乱式第53-54页
  (二) 并列式第54页
 四、泥工活动中色彩运用分析第54-58页
  (一) 色彩选择的随意性、丰富性第54-55页
  (二) 色彩的象征性第55-56页
  (三) 替补色的使用第56页
  (四) 喜欢使用对比色第56-58页
第四章 中班幼儿泥工活动影响因素第58-66页
 一、影响中班幼儿泥工活动的内部因素第58-62页
  (一) 年龄第58-60页
  (二) 性别第60-61页
  (三) 经验第61-62页
 二、影响中班幼儿泥工活动的外部因素第62-66页
  (一) 环境第62-63页
  (二) 教育第63-66页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反思第66-72页
 一、主要研究结论第66-67页
  (一) 中班幼儿泥工活动过程特点第66页
  (二) 中班幼儿泥工活动作品特点第66-67页
  (三) 中班幼儿泥工活动影响因素第67页
 二、对教师组织与指导泥工活动的相关建议第67-70页
  (一) 寓教于乐、寓教于游戏第67-69页
  (二) 维护幼儿创作的整体性第69-70页
  (三) 让幼儿走进大自然第70页
 三、对本研究的反思第70-72页
  (一) 对研究设计的反思第70-71页
  (二) 对研究过程的反思第71页
  (三) 对研究结论的反思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附录1 幼儿泥工活动创作内容第76-79页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第79页
附录3 幼儿访谈提纲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专业发展视野下幼儿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
下一篇:加拿大原住民早期教育和保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