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物理论文

高中物理选修3-1《静电场》教学设计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1 引言第10-14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1 教学设计的意义第10-11页
        1.1.2 静电场的重要作用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页
        1.2.1 教学设计的研究第12页
        1.2.2 物理教学设计的研究第12页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第12-14页
        1.3.1 研究目的第12-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2 教学设计理论第14-18页
    2.1 教学设计的概念第14-15页
    2.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第15-18页
        2.2.1 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第15页
        2.2.2 加涅的学习理论第15-17页
        2.2.3 学习理论对本文的启示第17-18页
3 静电场教学设计内容第18-55页
    3.1 教学内容分析第18-32页
        3.1.1 整章教学内容分析第18-20页
        3.1.2《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内容分析第20-21页
        3.1.3《库仑定律》教学内容分析第21-22页
        3.1.4 电场强度教学内容分析第22-23页
        3.1.5 电势能电势教学内容分析第23-24页
        3.1.6 电势差教学内容分析第24页
        3.1.7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学内容分析第24页
        3.1.8 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内容分析第24-25页
        3.1.9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内容分析第25-26页
        3.1.10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第26-27页
        3.1.11 普通物理和高中物理静电场部分的对比分析第27-32页
    3.2 教学目标制定第32-36页
        3.2.1 整章教学目标制定第32-33页
        3.2.2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目标第33页
        3.2.3 库仑定律教学目标第33-34页
        3.2.4 电场强度教学目标第34页
        3.2.5 电势能电势教学目标第34页
        3.2.6 电势差教学目标第34-35页
        3.2.7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学目标第35页
        3.2.8 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目标第35-36页
        3.2.9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目标第36页
        3.2.10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教学目标第36页
    3.3 学情分析第36-37页
    3.4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第37页
    3.5 静电场教学过程设计第37-55页
        3.5.1 库仑定律教学过程设计第38-40页
        3.5.2 电场强度教学过程设计第40-43页
        3.5.3 电势能电势教学过程设计第43-47页
        3.5.4 电势差教学过程设计第47-49页
        3.5.5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学过程设计第49-51页
        3.5.6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教学过程设计第51-55页
4 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第55-59页
    4.1 学生对以“电场强度”教学设计为学习材料的反馈情况调查第55-56页
    4.2 物理教师对“电场强度”教学设计的反馈意见调查第56-57页
    4.3 物理教师对“教学设计”各环节重要程度的看法调查第57-59页
5 结论与展望第59-60页
    5.1 结论第59页
    5.2 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课辅助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子女留守,父母安在?》(第一章至第九章)翻译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