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1 绪论 | 第9-18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 1.3.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1.3.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 1.4 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1.4.2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16-18页 |
| 2 理论介绍及文献综述 | 第18-39页 |
| 2.1 体验理论相关研究 | 第18-24页 |
| 2.1.1 体验的界定 | 第18-21页 |
| 2.1.2 顾客体验的分类 | 第21页 |
| 2.1.3 顾客体验的特征 | 第21-23页 |
| 2.1.4 体验产品与顾客体验的关系 | 第23-24页 |
| 2.2 超现实体验 | 第24-27页 |
| 2.2.1 超现实研究背景 | 第25-26页 |
| 2.2.2 超现实体验相关研究 | 第26-27页 |
| 2.3 顾客欣喜 | 第27-36页 |
| 2.3.1 情绪理论 | 第27-29页 |
| 2.3.2 欣喜(Surprise) | 第29-30页 |
| 2.3.3 顾客欣喜的测量 | 第30-32页 |
| 2.3.4 顾客欣喜和顾客满意的关系 | 第32-36页 |
| 2.4 自我碎化(self-fragmentation) | 第36-37页 |
| 2.4.1 自我碎化的定义 | 第36页 |
| 2.4.2 自我碎化的特征 | 第36-37页 |
| 2.5 研究总结及述评 | 第37-39页 |
| 3 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 第39-51页 |
| 3.1 访谈研究 | 第39-45页 |
| 3.1.1 资料收集方法 | 第39页 |
| 3.1.2 访谈对象 | 第39-40页 |
| 3.1.3 访谈内容与结论 | 第40-45页 |
| 3.2 研究模型设计 | 第45-46页 |
| 3.3 研究假设 | 第46-51页 |
| 3.3.1 理论假设 | 第46-51页 |
| 4 调查问卷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 第51-74页 |
| 4.1 变量操作化定义 | 第51-52页 |
| 4.1.1 超现实体验的测度 | 第51页 |
| 4.1.2 自我碎化的测度 | 第51-52页 |
| 4.1.3 顾客欣喜的测度 | 第52页 |
| 4.2 小样本测试 | 第52-55页 |
| 4.2.1 信度分析 | 第52-54页 |
| 4.2.2 效度分析 | 第54-55页 |
| 4.3 问卷正式发放 | 第55-56页 |
| 4.4 样本与数据收集 | 第56页 |
| 4.5 统计分析方法 | 第56-57页 |
| 4.6 数据分析结果 | 第57-74页 |
| 4.6.1 样本资料的描述性统计 | 第57-58页 |
| 4.6.2 信度分析 | 第58-59页 |
| 4.6.3 效度分析 | 第59-64页 |
| 4.6.4 方差分析 | 第64-68页 |
| 4.6.5 回归分析 | 第68-74页 |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74-81页 |
| 5.1 研究结论 | 第74-76页 |
| 5.2 管理启示 | 第76-79页 |
| 5.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展望 | 第79-81页 |
| 5.3.1 研究局限性 | 第79页 |
| 5.3.2 未来研究展望 | 第79-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 附录一:访谈描述 | 第86-88页 |
| 附录二:调查问卷 | 第88-90页 |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