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3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的方法 | 第10-11页 |
1.4 本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分析 | 第11-13页 |
1.4.1 国外现状研究 | 第11页 |
1.4.2 国内现状研究 | 第11-13页 |
2 理解性学习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关系 | 第13-17页 |
2.1 理解性学习概述 | 第13-15页 |
2.1.1 理解性学习的源起 | 第13页 |
2.1.2 理解性学习的内涵 | 第13-14页 |
2.1.3 理解性学习的特点 | 第14-15页 |
2.1.4 促进学生理解性学习的内涵 | 第15页 |
2.2 新课标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现状分析 | 第15页 |
2.3 理解性学习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 第15-17页 |
3 影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理解性学习的因素 | 第17-19页 |
3.1 应试教育的影响 | 第17页 |
3.2 教师的影响 | 第17页 |
3.3 教材的影响 | 第17-18页 |
3.4 高中生心理因素的影响 | 第18-19页 |
4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促进学生理解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 第19-37页 |
4.1 影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制定的因素 | 第19-22页 |
4.1.1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是策略制定的前提 | 第19-20页 |
4.1.2 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是策略制定的基础 | 第20页 |
4.1.3 确定学生的理解目标是策略制定的关键 | 第20-21页 |
4.1.4 对学生认知情况的分析是策略制定的要素 | 第21-22页 |
4.1.5 教学环境和教师水平是教学策略选择的限制条件 | 第22页 |
4.2 促进学生理解性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22-23页 |
4.2.1 统觉论解释学生理解的过程,启示学习的动机 | 第22页 |
4.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解性学习的目标、过程、方法给予启示 | 第22-23页 |
4.2.3 有意义学习理论为理解性学习做好铺垫 | 第23页 |
4.3 从教学观念出发制定教学策略 | 第23-25页 |
4.3.1 以互相尊重为主的情感策略 | 第23-24页 |
4.3.2 以加强实践为主的体验策略 | 第24-25页 |
4.4 从教学内容出发制定教学策略 | 第25-28页 |
4.4.1 概念同化策略 | 第25-26页 |
4.4.2 归纳教学策略 | 第26-27页 |
4.4.3 深度剖析策略 | 第27-28页 |
4.5 从教学目标出发制定教学策略 | 第28-30页 |
4.5.1 开展任务教学,制定探究性学习策略 | 第28-29页 |
4.5.2 反思教学,改进策略 | 第29-30页 |
4.6 从学生认知情况出发制定教学策略 | 第30-35页 |
4.6.1 根据学生认知现状,划分学习小组 | 第30-31页 |
4.6.2 根据学生认知过程,创设学习情境 | 第31-32页 |
4.6.3 通过对比分析,优化学生思维方式 | 第32-33页 |
4.6.4 通过渐进式问题导学,优化学生思维过程 | 第33-34页 |
4.6.5 合作式教学策略,消除理解障碍 | 第34-35页 |
4.7 从限制条件出发制定教学策略 | 第35-37页 |
4.7.1 根据教学环境,制定乡土化教学策略 | 第35页 |
4.7.2 根据教师水平,实施互动式、演讲式教学策略 | 第35-37页 |
5 基于促进理解性学习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实践及反思 | 第37-48页 |
5.1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促进学生理解性学习的课堂设计原则 | 第37-39页 |
5.1.1 课堂问题设计原则 | 第37页 |
5.1.2 课堂评价设计原则 | 第37-39页 |
5.1.3 课堂活动设计原则 | 第39页 |
5.2 教学案例与策略分析 | 第39-46页 |
5.3 研究总结和研究展望 | 第46-48页 |
5.3.1 研究总结 | 第46-47页 |
5.3.2 研究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1 | 第50-51页 |
附录 2 | 第51-52页 |
附录 3 | 第52-53页 |
附录 4 | 第53-54页 |
附录 5 | 第54-55页 |
附录 6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