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7页 |
·选题缘起 | 第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理论意义 | 第15页 |
·实践意义 | 第15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普通高中 | 第16页 |
·课程 | 第16-17页 |
·课程设置 | 第17-18页 |
·课程结构 | 第18页 |
·课程类型 | 第18页 |
·课程计划 | 第18-19页 |
·建国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研究综述 | 第19-26页 |
·分期问题 | 第19-21页 |
·关于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研究现状 | 第2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国外与港台地区高中课程设置的特点与趋势 | 第27-42页 |
·国外与港台地区高中课程设置的大致情况 | 第27-39页 |
·美国高中课程设置简况及特点 | 第27-29页 |
·英国高中课程设置简况及特点 | 第29-31页 |
·日本高中课程设置简况及特点 | 第31-33页 |
·法国高中课程设置简况及特点 | 第33-35页 |
·俄罗斯高中课程设置简况及特点 | 第35-36页 |
·香港高中课程设置简况及特点 | 第36-37页 |
·台湾高中课程设置简况及特点 | 第37-39页 |
·国外及港台地区课程设置的总趋势 | 第39-41页 |
·课程设置在价值取向上趋于辩证统一 | 第39页 |
·课程设置在课程类型上强调均衡性 | 第39-41页 |
·课程设置在课程门类上趋于多样化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建国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历史分析 | 第42-73页 |
·建国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变革轨迹 | 第42-64页 |
·建国初期的普通高中课程设置(1949-1952) | 第42-45页 |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普通高中课程设置(1953-1957) | 第45-49页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普通高中课程设置(1958-1965) | 第49-53页 |
·十年动乱时期的普通高中课程设置(1966-1976) | 第53-54页 |
·恢复发展时期的普通高中课程设置(1977-2000) | 第54-61页 |
·全面现代化时期的普通高中课程设置(2001 年至今) | 第61-64页 |
·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基本特征 | 第64-72页 |
·课程类型的演变特征 | 第64-66页 |
·学科构成的演变特征 | 第66-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四章 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理性分析与建议 | 第73-89页 |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理性分析 | 第73-81页 |
·影响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因素 | 第73-78页 |
·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 | 第78-79页 |
·课程设置的原则 | 第79-81页 |
·对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建议 | 第81-88页 |
·强调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平衡 | 第81-82页 |
·强调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平衡 | 第82-85页 |
·强调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平衡 | 第85-86页 |
·强调工具类、知识类与文体技能类课程的平衡 | 第86-87页 |
·强调自然科学类与人文社会类课程的平衡 | 第87-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结语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