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传感器的应用论文

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钟偏差与偏斜联合估计与补偿算法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本章摘要第13页
    1.1 课题背景第13-15页
    1.2 WSNs面临的挑战第15-16页
    1.3 时钟同步的研究意义第16-19页
        1.3.1 节点时钟不一致的原因第16-17页
        1.3.2 时钟同步的必要性第17-18页
        1.3.3 时钟同步的评价指标第18-19页
    1.4 本文主要工作与组织结构第19-23页
第二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钟同步主要协议及算法第23-37页
    本章摘要第23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时钟模型第23-25页
        2.2.1 连续时钟模型第23-24页
        2.2.2 离散时钟模型第24-25页
    2.3 时钟同步协议及时延分析第25-27页
        2.3.1 同步协议的分类第25-26页
        2.3.2 时延分析第26-27页
    2.4 时钟同步估计算法第27-32页
        2.4.1 最大似然估计算法(Maximum Likelihood,ML)第28-30页
        2.4.2 最小方差无偏估计MVUE第30-31页
        2.4.3 线性规划第31-32页
        2.4.4 其他估计算法第32页
    2.5 动态追踪时钟漂移算法第32-35页
        2.5.1 卡尔曼滤波模型第32-34页
        2.5.2 改进的Kalman滤波模型卡尔曼滤波模型第34-35页
    2.6 环境感知的时钟漂移算法及补偿第35页
    2.7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三章 基于PBS协议的联合时钟偏斜和初始偏差估计第37-53页
    本章摘要第37页
    3.1 引言第37-38页
    3.2 基于PBS协议的问题描述第38-40页
        3.2.1 线性时钟模型第38-39页
        3.2.2 PBS协议下通信模型第39-40页
    3.3 PLS算法求解第40-42页
    3.4 PBS模型改进及算法求解第42-43页
    3.5 CRLB下限分析及PLS下限分析第43-46页
        3.5.1 CRLB下限分析第43-44页
        3.5.2 PLS算法下限分析第44-46页
    3.6 仿真分析第46-51页
        3.6.1 算法复杂度分析第46-47页
        3.6.2 算法精度分析第47-51页
    3.7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四章 节点同步与TOA自定位联合估计算法第53-65页
    本章摘要第53页
    4.1 引言第53-54页
    4.2 节点同步与自定位联合模型建立第54-55页
    4.3 基于补偿的同步与定位算法求解第55-58页
        4.3.1 基本求解算法第55-56页
        4.3.2 WLS算法及加权矩阵的选择第56-57页
        4.3.3 误差补偿算法CWLS第57-58页
    4.4 CRLB分析与算法MSE分析第58-59页
        4.4.1 CRLB推导第58-59页
        4.4.2 CWLS算法MSE分析第59页
    4.5 算法仿真分析第59-63页
        4.5.1 定位精度分析第60-62页
        4.5.2 时钟精度分析第62-63页
    4.6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五章 温度补偿协议研究及实验第65-87页
    本章摘要第65页
    5.1 引言第65-67页
    5.2 节点温度补偿模型第67-70页
        5.2.1 温度-晶振模型建立第67-69页
        5.2.2 时钟模型改进第69-70页
    5.3 时钟偏差的校正第70-74页
        5.3.1 双向同步协议校正第70-72页
        5.3.2 FTSP协议校正第72-73页
        5.3.3 休眠传感器网络下时钟校正第73-74页
    5.4 误差分析及实验过程第74-79页
        5.4.1 软硬件平台第74-75页
        5.4.2 温度累加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第75-78页
        5.4.3 基于CP(Critical Path)测量时间戳方法及误差分析第78-79页
        5.4.4 平台初始化及补偿流程第79页
    5.5 实验结果分析第79-85页
        5.5.1 温度补偿模型的准确性第80-81页
        5.5.2 TPSN、FTSP协议的补偿效果第81-84页
        5.5.3 休眠传感器网络补偿效果第84-85页
    5.6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7-91页
    6.1 全文总结第87-88页
    6.2 研究工作展望第88-91页
参考文献第91-99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和参与项目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某型军用雷达故障智能诊断方法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工程监理企业项目管理服务能力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