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

基于交通冲突理论的信号交叉口安全评价技术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5-29页
        1.2.1 信号交叉口安全评价第15-16页
        1.2.2 国外交通冲突研究概况第16-25页
        1.2.3 国内交通冲突研究概况第25-28页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与分析第28-29页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第29-32页
        1.3.1 研究目标第29页
        1.3.2 研究内容第29-30页
        1.3.3 方法与技术路线第30-32页
第二章 交通冲突发生机理研究第32-52页
    2.1 交通冲突概念再定义第32-33页
    2.2 交通冲突分类第33-35页
    2.3 交通冲突严重程度第35-40页
        2.3.1 空间距离法第35-36页
        2.3.2 时间距离法第36-39页
        2.3.3 能量判别法第39-40页
    2.4 交通冲突的发生过程第40-41页
    2.5 驾驶行为与交通冲突关系第41-43页
        2.5.1 微观层面第41页
        2.5.2 宏观层面第41-43页
    2.6 信号交叉口几何设计与交通冲突关系第43-48页
        2.6.1 交叉角度与交通冲突第43-44页
        2.6.2 交叉口视距与交通冲突第44-45页
        2.6.3 车道设置与交通冲突第45-47页
        2.6.4 交叉口面积与交通冲突第47页
        2.6.5 交通渠化与交通冲突第47-48页
    2.7 交通流特性与冲突的关系第48-51页
        2.7.1 交通冲突与交通量的关系第48-50页
        2.7.2 交通冲突与交通量比例的关系第50页
        2.7.3 交通冲突与大车比例的关系第50-51页
    2.8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三章 计算机视频交通冲突自动识别方法第52-86页
    3.1 传统交通冲突判别方法第52-55页
        3.1.1 人工观测法第52-53页
        3.1.2 基于微观仿真模型的交通冲突提取方法第53-54页
        3.1.3 基于自然驾驶行为的交通冲突提取方法第54-55页
    3.2 基于视频识别技术的交通冲突自动识别系统框架第55-56页
    3.3 摄像机标定第56-59页
    3.4 背景生成第59-61页
    3.5 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第61-67页
        3.5.1 运动目标检测第61-63页
        3.5.2 运动目标跟踪第63-67页
    3.6 车辆轨迹预测第67-71页
        3.6.1 基本思路第67-68页
        3.6.2 基于LCS算法的轨迹模式提取第68-70页
        3.6.3 轨迹预测第70-71页
    3.7 交通冲突识别第71-72页
    3.8 交通冲突自动提取方法应用第72-84页
        3.8.1 非常规左转专用车道第72-73页
        3.8.2 数据采集第73-77页
        3.8.3 结果分析第77-84页
    3.9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四章 信号交叉口交通冲突与事故关系分析第86-106页
    4.1 数据来源第86-87页
    4.2 交通流数据第87-89页
        4.2.1 数据采集系统与采集点选择第87-88页
        4.2.2 交叉口路段流量第88页
        4.2.3 交叉口转向流量第88-89页
        4.2.4 交通流数据预处理第89页
    4.3 信号交叉口几何设计和控制参数第89-90页
    4.4 交通冲突度量与分析第90-93页
        4.4.1 交通冲突视频数据采集第90-91页
        4.4.2 信号交叉口交通冲突类型第91-92页
        4.4.3 交通冲突统计特性分析第92-93页
    4.5 交通事故数据分析第93-94页
        4.5.1 交通事故数据总体描述第93页
        4.5.2 交通事故数据筛选第93-94页
    4.6 交通事故与交通冲突回归模型第94-102页
        4.6.1 回归方法比选第94-95页
        4.6.2 交通事故-冲突模型构建第95-99页
        4.6.3 模型回归结果分析第99-102页
    4.7 交通冲突有效性再证明与定量化定义第102-105页
    4.8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五章 基于贝叶斯方法的交通冲突模型第106-138页
    5.1 交通冲突模型概述第106页
    5.2 马氏链蒙特卡罗贝叶斯方法第106-108页
        5.2.1 贝叶斯方法第106-107页
        5.2.2 蒙特卡罗方法第107-108页
        5.2.3 马尔科夫链第108页
    5.3 马氏链蒙特卡罗贝叶斯抽样方法第108-110页
        5.3.1 Gibbs抽样方法第108-109页
        5.3.2 Metropolis-Hasting算法第109-110页
    5.4 基于贝叶斯方法的基础交通冲突模型第110-127页
        5.4.1 交通冲突模型第110-115页
        5.4.2 基于交通冲突的安全性能函数第115-119页
        5.4.3 不同交通状态下直左交通冲突模型第119-127页
    5.5 贝叶斯随机参数交通冲突模型第127-133页
        5.5.1 模型构建第127-128页
        5.5.2 基于随机参数交通冲突模型的信号交叉口右转设施安全评价第128-133页
    5.6 基于交通冲突模型的信号交叉口安全评价方法第133-136页
        5.6.1 交通冲突横断面分析法第133-134页
        5.6.2 交通冲突事前事后分析法第134-136页
    5.7 本章小结第136-138页
第六章 信号交叉口行人与非机动车交通冲突技术第138-166页
    6.1 信号交叉口行人安全评价与步行行为分析第138-157页
        6.1.1 信号交叉口行人交通冲突分析第138-142页
        6.1.2 行人交通冲突避险行为指标第142-147页
        6.1.3 信号交叉口行人违规行为分析第147-150页
        6.1.4 行人步行行为分析第150-157页
    6.2 非机动车交通安全评价第157-164页
        6.2.1 非机动车交通冲突分析第157-160页
        6.2.2 非机动车交通冲突避险行为指标第160-164页
    6.3 本章小结第164-16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66-170页
    7.1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第166-168页
    7.2 创新点总结第168-169页
    7.3 研究展望第169-170页
致谢第170-172页
参考文献第172-184页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第184-185页

论文共1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微博的青少年心理压力趋势预测
下一篇:可重构处理器编译系统中循环优化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