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以来英国地理课程目标演变的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引言 | 第10-14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二) 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 第10-11页 |
1.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2. 研究价值 | 第10-11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四)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2-14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2.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二、英国1991年国家地理课程目标 | 第14-21页 |
(一) 英国1991年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 | 第14-15页 |
1. 政治政策背景 | 第14页 |
2. 社会经济背景 | 第14-15页 |
3. 教育背景 | 第15页 |
(二) 英国1991年地理课程目标 | 第15-18页 |
1. 英国1991年地理课程改革概况 | 第16页 |
2. 英国1991年地理课程目标内容 | 第16-18页 |
3. 对1991年英国地理课程目标的评价 | 第18页 |
(三) 改革前后英国国家地理课程目标对比分析 | 第18-21页 |
1. 具有可操作性 | 第18-19页 |
2. 具有层次性 | 第19页 |
3. 注重地理技能的培养 | 第19-20页 |
4. 注重与地理环境的结合 | 第20-21页 |
三、英国1995年国家地理课程目标 | 第21-28页 |
(一) 英国1995年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 | 第21-22页 |
1. 政治政策背景 | 第21页 |
2. 社会经济背景 | 第21-22页 |
3. 教育背景 | 第22页 |
(二) 英国1995年地理课程目标 | 第22-24页 |
1. 英国1995年地理课程改革概况 | 第22-23页 |
2. 英国1995年地理课程目标内容 | 第23-24页 |
3. 对1995年英国地理课程目标的评价 | 第24页 |
(三) 改革前后英国地理课程目标对比分析 | 第24-28页 |
1. 增加宏观性,减少具体性 | 第26页 |
2. 地理课程目标简单化 | 第26-27页 |
3. 地理课程目标要求降低 | 第27-28页 |
四、英国2000年国家地理课程目标 | 第28-33页 |
(一) 英国2000年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 | 第28-29页 |
1. 政治政策背景 | 第28页 |
2. 社会经济背景 | 第28页 |
3. 教育背景 | 第28-29页 |
(二) 英国2000年地理课程目标 | 第29-31页 |
1. 英国2000年地理课程改革概况 | 第29-30页 |
2. 英国2000年地理课程目标内容 | 第30页 |
3. 对2000年英国地理课程目标的评价 | 第30-31页 |
(三) 改革前后英国地理课程目标对比分析 | 第31-33页 |
1. 与社会、经济发展问题联系紧密 | 第31页 |
2. 课程目标更加灵活 | 第31-32页 |
3. 地理课程目标更加明确 | 第32-33页 |
五、英国2008年国家地理课程目标 | 第33-39页 |
(一) 英国2008年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 | 第33-34页 |
1. 政治政策背景 | 第33页 |
2. 社会经济背景 | 第33页 |
3. 教育背景 | 第33-34页 |
(二) 英国2008年地理课程目标 | 第34-37页 |
1. 英国2008年地理课程改革概况 | 第34页 |
2. 英国2008年地理课程目标内容 | 第34-37页 |
3. 对2008年英国地理课程目标的评价 | 第37页 |
(三) 改革前后英国地理课程目标的对比分析 | 第37-39页 |
1. 增加关键概念的描述 | 第37页 |
2. 突出教育的社会目的 | 第37-38页 |
3. 增加灵活度 | 第38-39页 |
六、英国2014年国家地理课程目标 | 第39-47页 |
(一) 英国2014年地理课程改革背景 | 第39-40页 |
1. 政治政策背景 | 第39页 |
2. 社会经济背景 | 第39-40页 |
3. 教育背景 | 第40页 |
(二) 英国2014年国家地理课程目标 | 第40-44页 |
1. 英国2014年地理课程改革概况 | 第40-41页 |
2. 英国2014年地理课程目标内容 | 第41-43页 |
3. 对2014年英国地理课程目标的评价 | 第43-44页 |
(三) 改革前后英国地理课程目标的对比分析 | 第44-47页 |
1. 目标阶段描述取代水平描述 | 第44-45页 |
2. 允许教师开发更广泛的教学内容 | 第45页 |
3. 取消关键概念 | 第45-47页 |
七、结语 | 第47-49页 |
(一) 本文主要的创新之处和结论 | 第47页 |
(二) 本文存在的不足 | 第47-48页 |
(三) 研究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