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写符号说明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玉米淀粉概述 | 第10页 |
1.2 淀粉回生概述 | 第10-12页 |
1.2.1 淀粉回生过程 | 第10-11页 |
1.2.2 影响淀粉回生的因素 | 第11页 |
1.2.3 淀粉回生控制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3 淀粉分支酶概述 | 第12-14页 |
1.3.1 淀粉分支酶的结构特性 | 第12-13页 |
1.3.2 淀粉分支酶的作用方式 | 第13-14页 |
1.4 淀粉分支酶改性淀粉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5 立题意义 | 第15页 |
1.6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6-21页 |
2.1 材料与试剂 | 第16页 |
2.2 仪器与设备 | 第16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16-21页 |
2.3.1 反应条件对玉米淀粉高支化改性的影响 | 第16-17页 |
2.3.2 小分子糖组成测定 | 第17-18页 |
2.3.3 α-1,6 糖苷键比例测定 | 第18页 |
2.3.4 直链淀粉含量测定 | 第18页 |
2.3.5 摩尔质量、旋转半径及多分散性系数测定 | 第18页 |
2.3.6 支链链长分布测定 | 第18页 |
2.3.7 β-淀粉酶水解率测定 | 第18页 |
2.3.8 动态时间扫描测定 | 第18-19页 |
2.3.9 水分运动性分析 | 第19页 |
2.3.10 Brabender粘度特性测定 | 第19页 |
2.3.11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第19页 |
2.3.12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19-20页 |
2.3.13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0页 |
2.3.14 数据处理 | 第20-2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1-45页 |
3.1 反应条件对玉米淀粉高支化改性的影响 | 第21-24页 |
3.1.1 反应温度 | 第21页 |
3.1.2 反应pH | 第21-22页 |
3.1.3 酶添加量 | 第22-23页 |
3.1.4 反应时间 | 第23页 |
3.1.5 产物得率分析 | 第23-24页 |
3.2 玉米淀粉高支化改性对其分子结构的影响 | 第24-31页 |
3.2.1 α-1,6 糖苷键比例分析 | 第24-25页 |
3.2.2 直链淀粉含量分析 | 第25-26页 |
3.2.3 摩尔质量、旋转半径及多分散性系数分析 | 第26-27页 |
3.2.4 支链链长分布分析 | 第27-30页 |
3.2.5 β-淀粉酶水解率分析 | 第30-31页 |
3.2.6 支链平均链长及平均外链长度、平均内链长度分析 | 第31页 |
3.3 淀粉分支酶对玉米淀粉作用方式探讨 | 第31-33页 |
3.4 玉米淀粉高支化改性对其短期回生性质的影响 | 第33-38页 |
3.4.1 动态时间扫描分析 | 第33-35页 |
3.4.2 水分运动性分析 | 第35-36页 |
3.4.3 粘度特性分析 | 第36-37页 |
3.4.4 高支化玉米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与短期回生值的相关性分析 | 第37-38页 |
3.5 玉米淀粉高支化改性对其长期回生性质的影响 | 第38-45页 |
3.5.1 热力学性质分析 | 第38-40页 |
3.5.2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40-41页 |
3.5.3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1-42页 |
3.5.4 高支化玉米淀粉的支链平均链长与长期回生后相对结晶度的相关性分析 | 第42-43页 |
3.5.5 高支化玉米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与长期回生后相对结晶度的相关性分析 | 第43-45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页 |